返回第一百零八章,是圣是魔一(第2/3页)  心经的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然在其处,他发出无穷的悲,如是乃至他看见蚊子如同自己的赤子,心生怜悯,不觉流泪满面。这个是修行人功用抑摧过分,众生如果可以悟这个则没有过咎,这不是圣境。众生如果可以觉悟就不会迷,时间久了这些自己会销歇。如果修行人把它看作圣解,则有悲魔入了这个人的心腑,他见人则悲,涕泣无限,所以他失去正受,应该会沦坠下来。佛说,阿难,又修行人在定中,看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这一切胜相现前,修行人感激过分。他忽然在这之中生出无限的勇气,其心猛烈,他好像志气要和诸佛一样,说自己能够于三僧袛,可以一念越过,这个叫修行人功用陵率过越。如果修行人可以悟这个,就没有什么过咎,它不是圣证。如果众生觉悟不迷,久了这些就会消歇。如果众生把这个作圣解,则有狂魔入他的心腹,他会看见人就夸,我慢无比,他的心于上不能见佛,于下不能见人,他会失去正见,应该会从这里坠落。佛说,又有一种在定中的善男子,他们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一切,他们前面没有新证,归失故居。他们智力衰微,心中会忽然生起大的枯竭,他们在一切时中,沉忆不散,他们将这个认为是自己的勤精进的相,这个叫修行人修心无智慧自失,如果修行人悟这个相就没有过咎,这个不是圣证,如果他们把这个作圣解,则有忆魔入他的心腑,他们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去了正念。他们会从这里坠落。佛说,又有一种在定中的善男子,他们看见色阴销,他们的受阴明白。他们智慧的力量超过了定,所以他们失在猛力。他们心中怀有很多胜性,这种胜性在他们心中,他们自心也疑是卢舍那,他们以得到少为满足,这个名用心,他们亡失了恒审,溺在自己的知见中。如果众生悟这个境界就没有过咎,这个境界不是圣证。如果修行人把这个境界看作圣解,则是因为有下劣知足魔入了你们的心腑。这种人看见别人会说,我已经得到无上第一义谛。他们失去了正受,他们会从这里坠落。佛说,又有一些在定中的善男子,他们看见色阴已经销,他们的受阴明白。他们新证还没有获得,但是他们的故心已经亡,他们看见二种境界,他们自己心中生出艰险,于是他们心里忽然生出无尽的忧,他们觉得如同坐在铁床上,如同在喝**,他们心里不想活,所以他们常常去求他人,希望别人能够害他的命,这样可以早点解脱,这个叫修行人修行失去方便。如果修行人悟这个境界就没有过咎,这个不是圣证,如果修行人把这个看作圣解,则是有一分常忧愁魔入了你的心腑,这样的人,会自己手持刀剑,自己割自己的肉,他们欢喜舍自己的寿命,或者他们常常忧愁走入山林,他们不想见人,失去了正受,他们会从这里坠落。佛说,又有一些在定中的善男子,他们看见色阴已经销,他们受阴明白,他们在清净中,心安慰以后,忽然他们自己有了无限的欢喜心,他们心中欢悦不能自止。这个叫轻安无慧自禁,如果修行人悟这个境界就没有什么过咎。这个不是圣证。如果修行人把这个看作圣解,则是因为有一分好喜乐的魔入了你的心腑。这些人看见人就笑,他们常常自歌自舞,自己说自己已经得到无障碍的解脱。他们失去正受,会从这里坠落。佛说,又有一些在定中的善男子,他们看见色阴已经销,受阴明白,他们自己说已经具足。他们忽然有无端的大我慢生起,如是乃至慢和过慢,以及慢过慢,或者增上慢,或者是卑劣慢,这些一时俱发。他们心中尚轻视十方如来,何况说下位的声闻缘觉们。这个是修行人见胜无慧自救。如果修行人悟这个境界就没有过咎,这个不是圣证,如果修行人把这个看作圣解,则是因为有一分大我慢的魔入了你的心腑,这种人,他不会礼佛和礼菩萨的塔庙,他们会去摧毁经像。他们对檀越说,(檀越就是供养者),这些是金铜而已,或者他们说这是土木而已,他们说肉身是真是常,为什么不去自己恭敬,却去恭敬土木,其实是他颠倒了心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