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地一笑,“没什么。只是和他讨论了一下他们国家内的革命前途。”
图书馆馆长冬妮娅是个四十多岁、不苟言笑的女人,认真地看过张振华递过的条子后,又冷冷地上下打量了一下他,“我认得你,中国来的小伙子。我会给你安排工作的,虽然我很不同意校长同志的这种做法。”
冬妮娅把张振华带到了馆内的一间小屋子,“这里是员工临时休息室,暑假的时候你就住在这里,具体工作稍后我会安排。至于你妹妹她们,等她们来了就暂时住到我那里。”
“谢谢您,冬妮娅馆长。”
“你先收拾一下,我过一会儿来找你。”说完,冬妮娅转身离开。
张振华看了看这个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子:正对着门口是一扇窗户,上面挂着窗帘。右手边靠墙处有一个长沙发,沙发前是一个茶几,上面有个烟灰缸。沙发左边是一个床头柜,上面放着一盏台灯。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了。
张振华除了洗漱和吃饭用具,就带了几件换洗的衣服,至于其它的东西都留在了学生宿舍。当下把牙刷等物放在窗台上,衣服放在沙发上,就算收拾好了。
出了休息室,正碰见冬妮娅走来,“都收拾好了?跟我来。”说着把张振华带进了图书馆。“你的工作除了打扫图书馆之外,还要把这些书籍整理好,虽说现在是暑期,但我们的图书馆是对外开放的,到时候有人会教你怎么做的。学校里的食堂和公共浴室在暑期也是不休息的。好了,没什么问题下午你就可以和玛莎一起工作了。”
“馆长。我一会儿可不可以出去一下?”张振华问道。
“干什么去?”
“给我的妹妹打个电话,告诉她这些事。”
“去吧。下午一点半开始工作。”冬妮娅说完就走了。
张振华急忙跑到附近的邮电局给妹妹打了电话,又给父母寄去了信,这才赶回学校。
吃过午饭休息了一会儿,张振华准时来到图书馆。和他搭档的玛莎是个五十岁左右的大婶,当冬妮娅介绍张振华给她的时候,大婶高兴地合不拢嘴,“哦,真是个好孩子,不用担心,大婶会教你做好这份工作的。”
三天后,翠花和海伦如约再次来到列宁格勒。张振华把两个小丫头领到冬妮娅面前,告诉她们暑期就在就在这位馆长阿姨家暂住。冬妮娅的丈夫和孩子在列宁格勒被围的时候死于德军轰炸,现在孤身一人住在学校的员工宿舍里,有了两个小丫头作伴,倒也能弥补一些缺失的母爱。
此后的暑期日子时,白天,两个小丫头就来到图书馆要么帮着张振华忙东忙西的,要么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边看书。赶上休息日,张振华会带着她们到街上去玩儿。这期间,张振华还给自己和两个小丫头照了几张照片,等照片冲洗好之后随信寄回了国内。为此,张振华还特意买了一个相机,德国蔡司的,虽然稍微有点些贵,但还是物有所值。张振华当然也没有忘记留给他的时间不是很多,所以大多数时间会利用工作的间隙,尽量地抓紧时间学习。
如今的张盛已经是东北局下属主管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的一名中层干部了。随着部队不断的取得胜利,他的工作地也在不停的南迁,如今他的工作地点已经移到了鞍山附近。虽说是中层干部了,可是他在乡下田间地头的时间要比他坐办公室的时间要多得多。如今上级已经传达下命令,将要举行对蒋政权的战略决战,他现在必须要保证前线和后方的粮食供应问题。
最近妻子给他送来了信,说是儿子还要在苏联学习两年,并寄来了儿子随信寄给他们的照片。看着照片上儿子帅气却仍然稚气未脱的笑脸,张盛的心里一阵感慨:“两年没看见儿子他们了。也不知道他们长到多高了?在那边生活的怎么样?有没有人欺负他们?”
另一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