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章沙皇亚历山大的愤怒...(第2/3页)  炮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其中俄国向中西欧出口的大宗货物(原料),包括铁砂、黄麻、亚麻、沥青、油脂、小麦、钾盐、皮革、黄蜡、马鬃等等,几乎都是向英国方面出口的。

    5年前,由圣彼得堡港出口货物的总金额为三千万卢布,其中销往英国的高达1千7百万;同时,进港的986艘商船中,有477艘往返俄国与英国之间,进行各种贸易往来。

    然而,大陆封锁政策实施后,俄国商人便失去了这个得天独厚的英国市场,不仅他们对沙皇以及沙皇政-府心怀不满,也导致原本就举步维艰的国家经济越发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单单对欧洲的小麦出口在1810年就下降了五分之四之多,而其留下的巨大贸易利益却被无耻的波兰商人以公然走私的方式强占过去,还包括皮革、黄蜡、马鬃、钾盐、油脂等。

    此外,银行活动的萎缩,使得国家担保的卢布贬值了近一半,导致物价飞涨,民众购买力下降,怨声载道。就连贵族间的社交场合、舞会上、晚宴与假面舞会上,也开始充斥着对俄国君主的怨气,因为他们也时常买不到足够的奢侈品,诸如食糖、咖啡与绸缎等等。

    基于此,米哈伊尔?斯彼兰斯基便以沙皇国务首席秘书的身份,建议亚历山大一世明里暗地恢复同英国的贸易往来,力图恢复国家经济;其次,借助经济危机的时机,小心翼翼的重启俄国国家与社会体制的改良运动,并适当的提高农奴地位;最后,斯彼兰斯基立场坚决的反对现在与拿破仑进行全面的战争,尤其在黑海一带的俄土战争尚未结束之前。

    沙皇很快接受了国务大臣的第一条建议,亚历山大一世甚至绕过俄国首相兼外交大臣鲁缅佐夫伯爵,直接派遣斯彼兰斯基与英国前外交大臣理查德?威尔斯利勋爵在瑞典某地举行秘密会晤,重新建了两国双边的贸易关系。尽管对英出口的大宗货物被波兰人强占了不少,但俄国的原料更加便宜,而且量足,因而在短时间内重新赢得了英国市场的认可。

    虽说,斯彼兰斯基为众多俄国商人重新打开了获取利润的通道,然而却没能赢得这些人感激与赞许。因为这些贸易商人自身或是他们背后的支持者,通常还有一个颇为敏感的身份,大贵族、大农奴主。比如说切列门捷夫家族,单在故都莫斯科附近就拥有近千名农奴。

    不可否认,亚历山大一世是专-制俄国的君主,东正教的教宗,但这位俄国沙皇最敬重的私人老师,却是一名深受法国雅各宾派思想熏陶的瑞士人。自从执掌俄罗斯帝国大权之后,年轻俄国沙皇的内心都有意效仿先祖彼得大帝,对国家政治与社会施行更为成功的改革。

    不久后,在库拉金亲王的竭力推荐下,亚历山大一世选择了雄心勃勃,兢兢业业的斯彼兰斯基,一名乡村东正教神甫的儿子,加入御前秘密组织--“革新计划秘密委员会”。此外,斯彼兰斯基还与科楚贝伯爵一道,作为沙皇的主要助手,负责起草君主赦令与内阁法案。

    在沙皇面前,这位身材高大但略显驼背,肤色苍白,鼻子细长,一双眼睛深邃湿润的斯彼兰斯基从不掩饰自己对拿破仑的崇拜之情,尤其推崇那部《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

    很多次在沙皇的私人书房里,斯彼兰斯基都用柔和的声调,以及睿智的表情,大肆称赞法国皇帝创建了一种无可匹敌的治理制度,而俄国应该以法国为榜样,对自身那套保守僵硬,不合时宜的政治体制进行“大刀阔斧”、“一针见血”的改革。

    在衣食住行方面,斯彼兰斯基却表现得一个比英国人还要英国化。他喜好伦敦贵族的装束:雨伞、礼帽、礼服;面带矜持的微笑,但举止彬彬有礼;膳食以鸡蛋、牛排和红茶为主;闲暇时光宁愿一个人静静的阅读书籍,也不接受贵族们的邀请,参加穷奢极欲的荒诞舞会。

    如此这般,斯彼兰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