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五十章 恨铁不成钢(1)(第2/3页)  大明政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许大军抵达大凌河城的时候,驻守的后金鞑子还不知道。

    表面上看,吴三桂说的是很有道理的,但苏天成知道,吴三桂这些话,纯属无稽之谈,这次进攻大凌河城,主要是依靠炮兵营,也就是说,必须要拔除大凌河城外围的据点,这样炮兵营才能够在计划好的地方,摆放火炮。

    摆放火炮是有着严格要求的,必须要根据射程来计划位置,火炮必须要能够直接炸毁城墙的一部分,要知道大凌河城的城墙是异常坚固的,两百门重炮同时对着一个点轰击,才有可能保证炸开一个缺口,大军不需要攻城,从缺口直接进入到城池里面。

    理想型的安排也是可以的,吴三桂率领的关宁军,猝不及防的拿下了外围的据点,接着负责进攻的将士,慢慢的布置,甚至可以提前一天进攻大凌河城,令沈阳的皇太极都反应不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顺利的拿下大凌河城。

    这样的想法,苏天成根本就没有计划过,他做事情,都是按照最坏的打算来计划的。

    和洪承畴的交谈,几乎表现出来了他所有的计划,包括中长期的规划,所以说,不管是迂腐也好,还是按部就班也好,制定下来的计划,中途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或许改变之后,一切都会出现变化的。

    攻打大凌河的战斗,不同于千里奔袭的战斗。

    吴三桂说出来这些话语,令苏天成很不安,这恐怕说明,吴三桂的心态出现了一些变化了,这种变化,有可能直接影响到进攻。

    明末的领军将领,本来就是有些跋扈的,这样的情况,在辽东的反应更加的突出,长期驻守辽东,这里的边军,战斗力还是强于关内的,同时,因为朝廷无法担负军饷,一些地方上的卫所,名存实亡了,朝廷重点依靠的,就是京营和边军,这就更加的令边军嚣张了。

    这样的情况,存在不是一年两年,尽管江宁营崛起了,但这样的情况还是存在的,皇上和朝中的大臣,都是知道的,所以每一次的征战,不管结局如何,首要的一条,朝廷必须要拿出来银子,否则难以调动军队的,就算是文官领军,下面的武将,不一定买账,阳奉阴违的事情,这些人一学就会。

    苏天成曾经听到过反应,驻守山海关的关宁军,是有些嚣张跋扈的,吴三桂是祖大寿的外甥,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长期掌握军权,慢慢将关宁军看做自家的军队了,方方面面都是呵护关宁军的,八旗军几次入关劫掠,驻守山海关的关宁军,不派一兵一卒,理由是山海关需要坚守,这样的托词,是有些可笑的,若是京师出现问题了,山海关驻守百万的军队,能够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用来造反还差不多。

    出任了蓟辽督师,苏天成肯定是要下手整治这些问题的,有些时候,甚至会毫不留情,只要能够攻下大凌河城,稳固了关宁锦防线,下一步可就是统一指挥权的问题了,驻守关宁锦防线的总兵官,包括大同、宁夏、榆林、登州和莱州等地的总兵官,要随时进行调整,就和几百年之后军区司令员对调一样,不能够让军队属于某个个人。

    裁军的问题,更是刻不容缓,辽东这个地方,养不活近六十万边军,朝廷也养不起,能够保留一半,就非常不错了,军士多了没有作用。裁军会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特别是军官的利益,不采用铁血的手腕,是拿不下来的,好处是江宁营到了辽东,若是有军队哗变,江宁营随时可以镇压。

    隐隐的,苏天成感觉到了,今日的进攻,恐怕会出现麻烦的,如果说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不能够拔除外围的据点,还真的是很麻烦的事情。

    不到一个时辰,就要展开进攻了,大战之前,总是显得很宁静。

    中军帐。

    洪承畴进来了,脸上的神情有些严肃。

    中军帐里面,只有苏天成一人。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