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龚院长告辞之后,冯见雄才回过味儿来:为什么学校对于拉他读研这么上心。
说到底,还得怪他自己太年轻,才大二就已经拿了世界冠军。
以这个年纪,即使他本人表示过对两年后再次参加国际大赛没什么兴趣,但学校肯定不敢相信。
要知道,国际大专辩论赛这个圈子里,大三大四才上场的学生都算是年轻的了,更多的则是硕士研究生在读。
毕竟想成为一个牛逼的辩手,必须要经过常年的专业磨炼。
而这种磨炼只能是在大学里积攒,以华夏的教育体制,高中时代的应试教育是不会系统教人口才的。
所以,除非是冯见雄这种重生者,一般的大学生辩手锻炼到大二上学期,还嫩着呢。
而如果冯见雄不愿意保送本校研究生、校方此前又许了他“因功提前毕业”,那么一个很显而易见的问题就会摆在学校面前——两年之后,冯见雄完全有可能代表别的名校再次参赛。
这是很现实的,就凭冯见雄拿过这项世界冠军,如果他想去名校读研,只要不是北大人大,别的稍次一些的文科强校妥妥会接受他免试入学——每个大学的研究生招生都是有极大自主权的。不比本科招生,好歹有高考这道相对公正的门槛,自主招生比例极低。
一名能够拿国际级荣誉的特长生,北大清华或许拉不下脸来特招,但如果想去个国政,或者浙大复旦,那还是妥妥的。
如果这种情况真发生了,金陵师大校方情何以堪?
到时候外界舆论恐怕就会这么传说:合着并不是金陵师大这学校在这方面工作做得好、师资力量强?只是恰巧走了狗s运,捡到冯见雄这样百年一遇的奇才生源,才偶然拿了一次世界冠军?而一旦这个牛逼生源读研被别的名校挖走,师大就歇菜了?
这种事情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
比如,冯见雄这次参赛时,遇到的评委之一、复旦的蒋副教授。
20年前,那位蒋副教授读本科的时候,就是在一所徽州的三流辣鸡大学,但是他本科时在国内辩论赛上取得了不错的表现,
然后就被复旦看上了。
读研的时候顺理成章去复旦,然后在93年那届国际大专辩论赛上,代表复旦夺取了世界冠军、他本人也荣获那一届的最佳辩手m22ff.
刚才龚院长跟冯见雄私聊的时候,已经跟冯见雄透过底:考虑到冯见雄在各块法学细分领域中,在知识产权法领域钻研最深,所以推荐他读研的时候就继续跟着刘教授好了。
毕竟刘渊明是师大法学院在知识产权法领域的头号学者。
所以,刘教授一年半之后,是极有可能成为冯见雄的导师的。
考虑到两人一贯关系不错、连生意上都有合作,冯见雄自然不想拂了对方的面子,也就忍着腰酸腿软接了电话。
“老刘又咋了,我刚刚才跟校长院长聊完,不急的话能不能明天。”
电话里刘教授的声音很和蔼,好像关系很铁很熟的样子:“怎么这么生分了,聊聊又不累。先恭喜你拿了冠军,我这里有点好茶,要不过来一起坐坐?跟你顺便聊聊新草案和、、内部解释的事儿:我这里有些机密资料。”久看中文网首发
冯见雄楞了一下,又稍微追问了几句,才反应过来。
刘渊明跟他说的,正是年前聊过的那桩“趁明年新专利法通过后,为国家知产局配套出的和最高rm法院出的相关解释‘找找茬’”的事儿。
刘渊明是看中了冯见雄此前在“实用新型碰瓷”和“用左右互搏快速制造司法认定驰名商标”这两块儿上的敏锐,希望冯见雄帮他指出几点新法配套文件的漏洞,然后进一步把学术逼格刷高、弄一堆震动全国的论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