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章 逼王的对决(第3/4页)  喷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投入可以持重,而大数据的积累却应该‘在成本不明显出现阶跃抬升的情况下尽量投入’,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我们这边也有略微涉猎过‘deep-mind’型人工智能的砖家,在他们看来,数据、算法程序和处理能力几乎是同等重要的。”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阿狸这边的一个技术部门负责人,当然其提问的动机,显然是魏哲和蔡重信授权的。他只是用技术性的话语翻译修饰一下。

    “工程师之见。”电话会议器的另一头,传来冯见雄略微不屑,却又掩饰得还算可以的语气,

    “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数据、算法和处理能力显然是重要性相当的。但是从竞争壁垒的角度来看,显然是数据更容易形成垄断壁垒——未来数年之后,一旦你们做用户信用画像,让同行看出了前途,别的都是很容易补足的短板,唯有数据是很难补足的。”

    冯见雄这番话,放在七八年后,也就是2012~2013年之后,随便一个“创业导师”都能说的出来。毕竟那个时代的人,都被灌输了“算法优势会随着技术扩散而易于快速构建,但大数据却容易被平台巨头垄断”的三观。

    哪怕只是站在09、10年的视角看这些问题,不说路人都懂这些,至少顶级it巨头有眼光的高层们可以看懂这一点。

    但可惜的是,如今只是06年。

    冯见雄随便说一些超前了十几年的见解,配合他倒果推因的严丝合缝歪理,就显得既不神棍,又能知微见著。

    “他说的有道理么?”

    一个熟悉而又轻微的声音,从众人背后传来,连带着魏哲都忙不迭站起身来,蔡重信也是转身点头致意。

    果然,来者是个骨骼精奇的丑男,阿狸集团的董事局主席马风。

    他刚刚开完了一个内部会议,听秘书提了一嘴这边的情况,就趁着喝茶的空隙过来装几句逼。

    “挺务实一年轻人,应该不是大谈炎炎之辈。”蔡重信侧身让马风坐下,中肯地评价道。

    马风微笑着点点头:“那你们继续,我就听听——我就十五分钟休息,你们让他重点聊聊对‘建立网络信用数据’这个事情的预期,就问他觉得这东西几年之内可以实现。”

    魏哲斟酌着语气,压低声音劝道:“jack?问这个会不会太务虚了?技术展望的东西,我们自己也估计不清楚大概需要多长的研发周期。对方如果虚报一个时间,然后再编造一堆看上去像模像样的论据,我们也没法反驳他,要验证他的说法对不对,恐怕也只有等历史的检验了。”

    “我们自己也估不清楚?”马风不怒自威地反问了魏哲一句,然后转向身边一个技术负责人,“小陈,你们觉得那天提到的这个东西,技术上几年之内可以实现?”

    被问到的小陈显然非常紧张,局促地说:“马总,这个可不好说,按照他那个设想,构建起大数据的折叠架构,这就起码是两三年的研发周期了,还要投入商用验证,再算一两年成熟磨合,那就是2010、11年之后的事儿了。

    然后再上专门的信用算法,做软件,做应用,不到个七八年之后,也就是2013~2014年,我看不出这玩意儿的商业化可能性——您别嫌慢,哪怕在硅谷,一个实验室里的可行架构,到商业化应用,起码也要五到七年的孵化期,所以硅谷那票天使投资人才普遍支持7年以上的退出期,远比国内的vc要有耐心得多。

    但是这个数字,并没有考虑到额外的不可预期风险,乃至外部情势变更,实际上快的话2012,慢的话2015之后都有可能,变数太多了。”

    然而,马风的反应,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并没有嫌慢。

    “你是说,只要我们肯投入、有资源,最慢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