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章 风雨兴于焉(第2/3页)  旧国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午都要给文琮电话汇报祖母的病情,晚上要一起到祖母房间看一眼祖母才安心。又因着共济社房屋规划的事,两人的话题更日渐多起来。

    今日先进门的却是贝麟。

    “婉凝~你特意来迎接我的嘛~”贝麟刚从西安回来,才走了不到半月,却瘦了许多,婉凝淡淡一笑道,“我以为只有三哥一人。锅里只有一碗红豆沙,要不你俩分而食之?”

    “这样很戳心的。”贝麟道,“刘工加完班还邀请我回他家里继续加班,我可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答应他的。”

    文琮刚进门来,便听到好友对婉凝的表白,瞬间翻了个白眼,直接绕过他,捏着婉凝的手臂往楼上走,对她道,“婉儿你等我换件衣服,一起去看看阿奶。”

    才上了两节台阶,又转身对贝麟道,“你可以先去看看你姐姐,我们十分钟之后再继续。”

    贝麟无奈地冲他背影做了个鬼脸,也不敢大声说话,怕吵到刘家老爷太太,便只坐在会客厅里,差了个小丫鬟倒杯咖啡。

    这一晚,可是可能决定他们未来的一晚。

    启明建筑事务所正在面临成立以来合伙人之间最大的分歧,六个合伙人现在基本分为三派——张远东、曹次骞代表的政府项目和大资产主的私人住宅派,文琮为代表的工业建筑、公共建筑派和唐树屏、江树笙为代表的为赚钱论派,贝麟勉强算是中立派,当然,于公于私,中立之余,他与文琮一派。刘文琮是整个事务所的灵魂,没有了刘文琮,建筑事务所无论是走营造老路,还是重新寻找一个新的设计师,都将有很长一段时间一蹶不振,甚至可能错失新兴的建筑产业崛起的红利。

    上海自开阜以来,全球淘金者,尤其是犹太人来到上海,开发土地,先是欧美、日本的大型跨国公司急需建造房屋,而后越来越多的西洋大班和洋人来到上海,西式生活滋生了诸如教堂、公寓、戏院、医院、银行、商会、学校等建筑需求,上海社会分层日益加大,富人购置土地,私人房产设计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哈同花园、丁香花园便是如此。

    上海的建筑业中,建筑设计的工作长期被大型跨国洋行的建筑设计所或外籍独立设计师把持,中国土生的营造师主要从事考量样式、结构等方面的工作,其着眼的视角、思维方式与西洋建筑师有本质区别,而文琮之类的留学归国建筑师,如何扎根国内土壤,融汇贯通中西式哲学和技法,解决实际建造需求,确实还在摸索成长期。

    启明自成立之初,承接的主要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项目,比如纪念塔、政府银行等,但纪念塔项目完结却迟迟不支付尾款,文琮好友章大酉“大上海计划”中首先启动的新市政府建设因“一二八运动”和淞沪会战停滞,可见国民政府的建设事业一波三折,但随着私人地产买卖增多,私人别墅项目确实大有可为。

    文琮在公和洋行从业时参与过都城饭店、储蓄银行的项目,但他坚信国人广泛的建筑需求存在于方兴未艾的实业经济和大量崛起的middle class中,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会建起大量的新工厂、新公寓和新公共空间,广阔的非租界土地资源掌握在中国人手里,中国建筑师要为国人设计符合国情和经济建设需求的中国建筑群。

    “我知道你很看好天津的工厂项目,但启明在天津供应商资源少,南方施工和北方施工又有许多不同,启明目前的资源做那个活儿,便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且工厂建设周期长,回报慢,设计费低,细节用料以经济为主,远东兄和树笙兄自然是极力反对的,这个项目,说不定前期我们还得垫资,次骞兄在股市套牢的钱刚有解套的眉目,这时候他也是最不愿再垫资的,所以这项目虽好,却还不到时机。”贝麟呷着咖啡,对文琮说。

    文琮料到启明的几位兄台未必愿意承接吴大维的项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