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是陆仁的意思。因为没有必要的话,陆仁可不会去搞什么赶尽杀绝的事,毕竟过度的高压只会引来强烈的反弹。而扶持与控制现有的地方政权,进而利用他们把这个地区给控制在手里则是现时点比较方便的做法。所以在锡兰国王投降之后,黄忠是按照陆仁的指示,先是对锡兰国王“责其轻慢上国之罪”,然后就“好言安抚”,同时约束士卒、严明军纪……总之就是那一套了。而锡兰国王见自己地位无忧、家产无忧,甚至还得到了几个夷州出产的稀奇玩意儿,大喜之下当然要回一回礼,所以就打开了仓库任由黄老爷子和孙尚香挑选宝贝,孙尚香的宝石就是这么得来的。
至于黄老爷子那头嘛……人黄老爷子还真不在乎这个,所以只是随意的拿了几件再分发给部下作为奖赏。总的来说,黄老爷子和孙尚香总共也只拿走了一小箱宝石而已,这对于锡兰国王的仓库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事,因此到闹得锡兰国王有些感恩戴德。只是他不知道,陆仁在收到黄忠的电报之后早就盘算好了,有得是办法把锡兰国王仓库里的宝石给赚过来。
不过宝石虽然没拿什么,锡兰国王的粮仓黄忠可没放过。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在拿下锡兰之后慷他人之慨的开仓放粮,借此来收买民心。
因为锡兰方面的军队本身就是小战即溃,所以也没造成什么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对汉军也谈不上有多少的仇恨度。现在见到汉军不但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而且还开仓放粮赈济贫苦百姓,对汉军的好感度自然就上升了许多。
这里到要顺便扯几句了。锡兰虽然与阿三在文化体系上同根同源,但是与阿三们之间的关系却一直都不怎么样,甚至在十六世纪之前与阿三们还多有交战。直到近代以后,与阿三们也变成了两个不同的国家……哦,扯偏了,反正当时的锡兰,或者说阿三半岛都还没有什么大一统的观念可言,而且还是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城邦,所以在人们的心里并没有什么民族抵抗的观念。再说白一点就是谁当王没关系,能让百姓的小日子过好就行。而汉军的军纪严明与善待百姓,就正好符合了当地百姓们的要求。
另一方面,陆仁可是个详细参研过史料的家伙,所以很清楚在对付阿三的文化体系方面,对其宗教信仰既要有所尊重,但也要在合适的地方进行打压。打压的事没这么快,但是让将士们尊重一下当地百姓的宗教信仰还是没问题的。
事实上夷州在建州之初,陆仁就考虑到过宗教方面的问题,毕竟这是人类发展史里不可缺少的玩意儿。而夷州走的是开放与包容的路线,与别的地区常有接触,会有别的宗教跑到夷州这里来传教那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所以陆仁在接纳的同时也在玩打压与修正,使之更加符合华夏这边的需求……好吧,这个事其实都不用陆仁多费心思,华夏民众本身就有着强大的“山寨为已用”之能,像华夏的佛教与阿三本源的佛教那都是两回事来着。
再借用后世某学者的评论,那就是华夏人其实不需要宗教……好像越扯越远了?而且这种问题真要扯也很难扯得清。反正陆仁麾下的人吧,对宗教这玩意儿都不怎么感冒,这与陆仁一直以来都狠抓文化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早就让人们明白了所谓的神不过是幻想出来的精神偶像而已,郑玄郑老爷子也帮着陆仁在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上大书特书过。退一万步来说,实在实在不行的话,陆仁本人不还有一个“仙师”的名头在,将士们征战海外、远离乡土,得让战士们听到自己的乡音,记得自己是哪里人。”
这种歌舞团嘛,用现代军旅的词汇来说应该是“文工团”。陆仁这家伙治军多年,深知将士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又哪有不把这东东给整出来的道理?而夷州学院里的艺术学科,就为陆仁的这些文工团提供了不少的人才……好吧,这里陆仁要向革命前辈们再次致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