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书院打架(第2/4页)  纸醉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道:“本将军岂不知劝降萧摩诃就等于灭了陈国?只是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萧摩诃为人忠义,就算明知他的夫人跟陈叔宝的苟且之事,也未必会造反。否则萧摩诃的心腹们又岂能只发发牢骚就算了?”

    “将军所虑的是。但不防试一试。”刘广话锋一转又道:“就算不成功,也必能引起萧摩诃跟陈叔宝之间的相互猜忌和离心,对我大军伐陈也是大大有益的。”

    贺若弼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于是点点头,道:“反正我们过江行动也得待些时日,就照你说的办。”

    李进这时出口劝道:“将军就不必冒险过江了吧。按照将军的吩咐,我们的人已经连续破坏了陈军十几处储粮基地了。剩下的末将便会处理了,何劳将军亲自出马?”

    陈军的粮草多放置在竹草篷子中,鲜有埋在地窖之内的,所以隋军细作很容易就得手了。但李进并不知道贺若弼过江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刘广见李进并不知情,顿时得意的道:“李副将有所不知。陈叔宝刚刚改立新太子,按照习俗会前往钟山田猎。将军计划刺杀陈叔宝父子,若能成功,则必定大功一件,皇上定然龙颜大悦,将军封侯拜相亦非难事了。”

    贺若弼微笑着点点头,想到封侯拜相,顿时问道:“吩咐你办的事情怎么样了?”

    刘广应声道:“回禀将军,末将已经派人赴关外抓了两头吊睛白额猛虎,克日便送往钟山准备。”

    原来贺若弼想立大功求得隋文帝的赏识好升个一官半职,因此打算趁着陈叔宝田猎之际进行刺杀,准备的老虎也是他的计划之一。

    贺若弼满意的点点头,继续眺望江对面的陈军水寨观察敌情。

    刘广看起来更得贺若弼器重一些,同为竞争对手的李进则不屑地冷哼一声,满脸尽是嫉妒之色。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古代,这是铁一般的定律。但能够读书上学的尽皆出自士族阶层,其他阶层是没有那个权力的。尽管北隋杨坚已经在推行打破士族垄断朝政的科举制度了,但在南陈依然是士族阶层所垄断。

    张雨花离开骠骑大将军府时,已经跟萧摩诃恩断义绝,因此萧静和萧毅姐弟二人便失去了士族阶层的特权。

    好在萧静以前作为大将军府的千金时受过良好教育,琴棋书画也颇为精通。本来是足以应付十岁以下的童学教育的,但偏偏萧毅的学习能力远超常人,没几个月下来萧静便江郎才尽,只得给弟弟另寻名师了。

    建康城西高桥巷内有座私塾,名曰金陵书院。做馆的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夫子姓李单名一个儒字,乃是陈国少有的名士。据说李儒曾是北周的太常寺少卿,掌仪礼之职。杨坚窃国后,李儒便同司马消难等人一起反出北隋投了南陈。

    李儒以刚正不阿出名,为人处世最看中德行教化。南陈国主陈叔宝昏庸无能朝纲最是让他所不耻的,遂请辞告老开金陵书院教书育人。

    李儒的门第观念极深,原本是不接受萧毅拜师的。但当他发现萧毅具备百年难得一遇的神童奇才般的资质后,顿时改变了注意,破格让萧毅入学,并作为他的入室弟子进行重点培养。

    南北朝时代对学生的教课主要以通七经贯六艺为主。七经为《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论语》和《孝经》,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萧毅在姐姐的教导下已经练会了千字帖,所以之后学习七经六艺也就容易的多了。

    萧毅深知姐姐期望他将来成就一定要在萧摩诃之上的心思,母亲含恨去世也是萧毅不可以忘怀的,所以萧毅很用心的学习,很快便以三岁弱龄压倒其他五六岁的同窗们跻身金陵书院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