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底下也能悄悄攒一些,用于还债。
可以说王甄去念书,给自己小家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王甄却浑然不觉,或者说是视而不见。
他在王五叔面前展露出了自己过目不忘的天赋,不管王五叔教什么,他都能马上学会,哪怕是王五叔读一篇文章,他即使不认识字,也不明白文章的意思,依旧可以一字不漏的背诵下来。
这份天资让王五叔十分惊喜,看着王甄的目光如同在看一个宝物。
王五叔心中叹息,遗憾这么厉害的神童不是自家亲儿子。但好歹也是沾亲带故的堂侄子,王五叔高兴的带着王甄来找王甄的爷爷。
“你孙子六蛋真的是个天才神童,我已经教不了他什么了,最好送他去县里的杨氏私塾念书,说不定将来我们王家祖坟上冒青烟,能出一个举人呢。”
王五叔极尽全力的劝说王甄爷爷,他还叫王甄当着王老头和王老太等人的面表演一下什么叫过目不忘。
王家所有人都被王甄的露一手给震惊到了,就连王甄爹娘也惊喜不已,期待的看着王老头和王老太。
他们小夫妻俩只能送儿子在王五叔这里认认字,启个蒙,真要让儿子正儿八经的去读书科举,还得让全家人支持供他读书才行。
王大嫂和王三婶肯定是不乐意全家供二房的儿子去读书的,读书得多耗钱啊。但这一次王大伯和王三叔心动了,他们深知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能给自家带来多大的利益,别的不说,一个秀才就能让自家的田地全部免税。
一些小利益争一争无妨,但在这种关乎到全家未来利益的大事上,王大伯和王三叔选择了支持,因为王甄表现的实在是太聪明了,就是传说中的神童天才,这样一个神童,难道还能考不上秀才?
只要他们把王甄供出来,他考上秀才,他们的投资就能得到回报。
于是王老头问自己儿子们的意见时,三个儿子都赞同此事。
王老头就拍板把这事定了下来:“行,难得六蛋有这个天赋,不能耽搁了,就送六蛋去城里念书。”他看向王五叔,“小五啊,你刚才说的杨氏私塾是什么情况?”
王五叔道:“杨氏私塾的先生可是来自京城的大官,辞官来我们青阳县隐居的,据说连县太爷也要上门拜访呢。能当大官的,起码是进士老爷,进士老爷教的学生,能跟秀才教的学生一样吗?”
王家人听得心驰神往。
王五叔又道:“就是杨氏私塾的束脩有点贵,一年得要十两银子。当然,对进士老爷来说这一年十两的束脩根本不算什么,但对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来说却是天价了。唉……”他想起自己当初特别想送儿子去杨氏私塾读书,可惜没钱,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徐秀才的私塾。
王老头叹了口气,道:“一年十两银子,把我这把老骨头卖了也供不起啊。”
如果是一次性十两银子,王家咬咬牙还是能拿出来的,但一年十两,这可是个长期无底洞,王家怎么供得起呢?
王五叔毫不意外,只是有些可惜:“六蛋的天赋是真的好,可惜了……那就送六蛋去徐秀才的私塾念,徐秀才一年束脩只收二两银子。正好跟我儿子做个伴。”
一直保持乖巧的王甄这个时候忍不住了,他道:“爷爷,我能过目不忘,我是个天才,或许杨先生见了我之后,说不定能给我减免束脩呢。不如先叫我爹带我去杨氏私塾试一试。”
他怎么甘心去给一个老秀才当学生呢?一个老秀才能帮他什么?
王老头想自己孙子这么有天赋,是个神童,万一那位杨先生真的因为惜才减免了束脩,他们岂不是赚大了?于是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他们只是平头老百姓,对当过大官的杨先生心里有本能的敬畏,只是这事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