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的读书人极少,县城里除了杨氏私塾,就只有一个秀才和几个童生办的私塾。
所以稍微有点见识和家境的人,都想方设法的把孩子送到杨氏私塾读书,要不是原主收学生严格,只怕私塾早就爆满了。
这些大户人家把孩子送到杨氏私塾,无非是想让自家子孙跟着杨先生多学些知识,将来也能走上科举之路,改换门庭,就算考不□□名,也能跟杨先生这样从京城来的大人物拉近关系。
只是他们的孩子成绩不如张棠,现在关系也不及张棠与安桦亲近,怎能不叫他们羡慕嫉妒呢?
全场围观群众中就只有张父是真心实意咧嘴大笑,笑得合不拢嘴。
<<<<<<
安桦收了张棠为弟子之后,对他的学习就更加关心了,时常督促他学习。
他倒没有在教学上把张棠这个弟子与其他普通学生们区别对待,教的知识都是一样的,只是张棠作为他的弟子,与他相处时间更多,向他请教的机会也更多。
本来就是私塾里成绩最好的张棠,与其他同窗的差距自然是越拉越大。
而这份差距就明显的表现在考试的分数上。
安桦没有用‘甲乙丙丁’这种简单的级别来区分学生们的成绩,就是因为这样区分不如百分制的分数来得更加直观。
例如九十分以上的学生都是甲等,但一百分与九十一分差距还是很大的。
有张棠这个成绩稳坐第一名的学霸在前面激励,其他落后的学生们一个个都抓紧时间追赶,不敢有丝毫懈怠,即使无法超过张棠,他们也想要拉近几分与张棠的差距。
在这样的良性竞争环境下,学生们的成绩都在稳步提升。
转眼间冬暖花开,雪化了,春天来了。
春风微拂,气温上升,人们都脱下身上厚厚的冬衣,换上了单薄的春衫。
杨李氏忽然有一天跟安桦提议道:“老爷,你这几天有时间吗?”
安桦问道:“有什么事吗?”
杨李氏道:“菁儿最近总闹着要出去玩,我想着老爷若是有时间,我们陪着菁儿一起出去踏青。”
安桦心中一定,终于来了。
安桦道:“陪你和菁儿踏青,我就算没有时间也要挪出时间来。我们去哪里踏青,你想好了吗?”
杨李氏果不其然的道:“就去县城外的梨花村,听闻梨花村的梨花开了,正是适合踏青的时候。”
梨花村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村子附近有不少梨树,每当春天梨花盛开时,美不胜收。
安桦没有避开梨花村的意思,青阳县只是一个小县城,风景独特优美的地方并不多,既然杨李氏想看梨花,那就去看梨花好了。他还不至于为了避开一个小小的王甄,就让杨李氏扫兴。
“好,我后天给那些小子们放假,我们后天就去梨花村踏青。”
梨花的花期只有二十来天,既然决定要去踏青看梨花,安桦和杨李氏的准备工作就做得很快。
在安桦给学生们放了一天假之后,他就让管家赶着马车,送他们一家人前往梨花村。
梨花村的村民并没有刻意去栽种梨树,村子周围的梨树都是一些野生的,或者是一些想要在九月时多收获一些梨子的村民把山上野梨树移栽过来的,渐渐的形成了一些规模,才在三月梨花盛开时有几分美丽景色。
但跟京城那些高门大户的人家精心栽种的花园相比,就差得远了。
以前见过世面的杨李氏对梨花村这乡下景色自然感觉平平,看着路边有些稀稀拉拉的梨树上开得正美的梨花,只评了一句:“倒是有些野趣。”
年幼的杨菁一直被拘在家中,现在好不容易出来了,自然是看什么都觉得新鲜的,扒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