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一 活死人报仇 第77章 书声琅琅马蹄阵阵(下)(第2/3页)  杨将军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到五十只麻雀和几个班鸠,能吃几两麦子?”

    “哦。”徐右松搓搓双手,万般不舍地解下腰上的一个钱囊,抠来抠去,估摸也就十几两碎银子,一股脑递向贾老爷,一脸谄媚向贾老爷哀求,“打个折呗,留点盘缠让我回去呗?”

    贾老爷见钱眼开,一手劈来,把徐右松手上的钱囊夺去,还顺带把徐右松偷偷夹在指缝里的几粒碎银也捋走了。

    徐右松瞧着自已空空的两手,不敢相信天底下还有如些快的抢钱手段。

    “贾老爷,我赶了几天路,一粒米都未进肚子呢,能不能施舍半斤麦子让我填填肚子?”徐右松又苦着脸哀求,肚子正好争气地咕咕打了个肠鸣。

    贾老爷闭目不语。徐右松就当贾老爷答应了,把搭在肩上的布衫铺在地上,双手捧了几捧麦子,约摸煮成麦饭够四五口人饱餐一顿的样子。

    马刻鹄对这个半响前还气势汹汹与官兵相斗,转眼就没骨气的家伙十分嫌恶,徐右松却不管孩子的心思,伸手摸摸孩子的脑袋,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告戒孩子:“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徐右松说完就要去牵孩子的手,马刻鹄却甩手躲过。

    孩子娘亲和那位塾师面面相觑,对这位突然崩出来的亲戚莫名其妙,但人家好歹给解了燃眉之急,也不好当场发难,只好憋着心中疑虑,一同回家去。

    两间破败透风的屋子,妇人住一间,另一间是厨房,孩子也是住在厨房里。

    妇人去把刚才徐右松顺来的麦子臼壳淘洗煮麦饭,塾师则满脸警惕陪着徐右松和杨六郎。

    正是夕阳西下炊烟升起时,不知哪飘来一阵肉香,徐右松吸吸鼻子,赞叹一声,好香。孩子也垂诞欲滴的样子。

    杨六郎起身走出去,一炷香功夫便回来了,手上拿了只卤鸡。

    塾师更是直皱眉头。

    塾师稍稍抬起屁股,拉着破凳子往孩子那边挪了挪,但孩子却又毫无顾忌地露出厌恶的神态,往旁边杨六郎背后躲了躲。这串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落在杨六郎的眼里,杨六郎把屋里的情形扫了一眼,心里一转念,就猜了几分。

    杨六郎善解人意,开门见山道:“在下叫杨大象,这位是徐右松,我们俩都是偶然打这里路过的,在村头与刻鹄匆匆见过一面,只是打算今晚来投宿一晚,不想遇上这事。”

    塾师长舒了一口气,马上热情起来,介绍自已是这个村子的塾师,姓沈,名香书,本是荆州人,因故流落到这里,被聘为村里的塾师,每日教十几个蒙童识字,生活清苦闲适,便打算扎根下来。

    本来杨六郎还讶异马刻鹄这么清苦的家庭,还能挤出读书的开销,这下全明白了。

    新麦要脱壳才能煮饭,煮饭也要长时间,沈先生为了避免尴尬冷场,便把这村子和周边的风土人情说了说。

    杨六郎听了,心底冷笑一声,果然不出所料。

    这里名为村子,实际是贾老爷一人的庄子,除了贾老爷一家,其他人都是他家的奴仆长工,贾老爷在这里就是一个土皇帝,不说予取予夺,就是贾老爷一句话生杀,也是件常事。

    “小马儿,说说你咧?”杨六郎转头向马刻鹄笑眯眯地提议。

    “你先说你自个。”马刻鹄一脸不买账。刚才这个大个子完全可以一巴掌扇死那坏老头的,却偏偏要向人家低声下气,两个大男人,乖乖双手奉上银子,想想就让人憋屈。

    “我是河南大梁城的人,大梁城就是京师,有许多好玩的。我说完了,到你了。”杨六郎竟然和这孩子耍起无赖来。

    “我是马刻鹄,陇右扶风马氏子孙,随娘亲流落到这里已有四年。我也说完了。”这孩子针锋相对,毫不示弱。

    杨六郎被孩子逗乐了,看来是没法在占到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