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2章 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是考官(正文完)(第4/5页)  在科举文里做考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所以他上书请辞,愿为太学教授,挂个头衔,没事给太学生和其他书院的学生们出出题,三年一次继续去当个考官,其他时候逍遥自在,既可以云游天下享尽美食,也可以在边关陪着夫人守关,对他而言,才是最对胃口的活法。

    他说得振振有词,竟是压根不容赵昚反驳,气得赵昚咬牙切齿一番,到最后,也不得不批了一个“准”字。

    要当教授做考官是吧?就先从太子开始教起。

    于是年纪轻轻的方靖远,从名冠临安的小方探花,一跃成为大宋最年轻的太子太傅,坐镇燕京书院,不光要教授太子,还得继续研发他的新式学院,让更多的学子有更多的选择,不仅以诗书明理,还要格物致知,用科学的力量,来提升大宋的实力,成就一个繁华昌盛的新时代。

    “隆兴四年之后,大宋的科举就开始进入了新的时代。”

    有人说,“隆兴”二十年,是大宋转折的二十年。在这二十年中,大宋开始兴办“理”学,除了原来的进士科外,还增加了直接对口工部的工科,刑部的律科,还有农科、医科等各科选拔,上至京城太学,下至州县社学,官办的学院和民间书院一起,将大宋的文化普及率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于是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原本就有着敏锐触觉的大宋商人从工学院和化学院买到不少的专利,迅速地推广到全国,经济和技术的互相促进,使得学工和经商都能够获得高额利润,工匠和商人的地位也随之提高。

    隆兴六年,赵昚在科举中放开了对女子应试的条件,但凡能够通过州府解试的,无论男女,皆可进京会试。

    此时虽然还有些大臣不满,担心牝鸡司晨之事再度发生,方靖远当堂嗤笑地怼了回去。

    “是担心牝鸡司晨,还是觉得自己……哦不,觉得天下男儿都跟你一样不行?怕那些女子来参加科举后,会把你们比下去?”

    “啧啧,你也不必如此瞪着我。我从来不怕娘子比我能干,我就算打不过我家娘子,一样夫妻和谐。她比我强,我正好可以安心做学问,教书育人,如此各展所长,方能助我大宋兴盛。”

    “你们自己不行,还怕别人能干,打压她们,不让她们参考参政……昔日朝堂上无一个女子之时,怎么也不见你们打败金兵,夺回失地呢?”

    “反倒是失败之时,便将罪名推到那些女子身上,用她们来换取自己的苟且偷生,这般‘大丈夫’,还有脸说什么女子不得干政,不可破了祖宗成法……那当初战败之时,怎么不拿你们自己去抵债?”

    “反对让女子科考的,害怕她们做的比自己还好的,你们敢在这里立字为证,说若是再有战事,国难当头之日,便以身殉国,绝不再让大宋的女儿家受半点屈辱,做得到吗?”

    如今朝堂上的大臣们,已经久违了方靖远的嘴炮,今日再次领教之时,亦是面如土色,再无人敢多说半句,生怕再说下去,就会又一顶大帽子扣在了自己的头上。

    左右,就算那些女子真的参加科考,也未必能考得过大宋的男儿们,不是吗?

    隆兴六年,秋闱,大宋第一次有女子参加的解试中,十八路州府,只有十二位娘子入选,其中有三位都在临安。

    其中一人,姓杜名兰娘。

    当年她曾经捐助过一个贡生应试,曾以为那是她的知音良人,却险些被那人卖了,若不是方靖远和岳璃设计搭救,只怕她早已沉入西湖之中,化为白骨。

    而如今,她能够堂堂正正地站在金銮殿上,成为大宋第一个女进士,让那些曾经嘲笑过她的人自此再也不能看轻于她。

    “想不到杜十娘竟然能考中进士啊!还是第一个女探花呢!”

    霍千钧看着手里的信,咋舌不已,“就是不知道,章玉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