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
第二天。</p>
朝阳初升,小姑娘迷迷糊糊醒来,看一眼身边的爷爷,才松一口气,握着老人的手更紧了。</p>
一行三人很快又上了路,过了仙霞镇,没一两天,就穿过了江南道,入了江淮之地。</p>
江淮之地多梅雨,清明时节雨纷纷。</p>
江淮道,扬州。</p>
大汉天朝历来有古语,谓之烟花三月下扬州。</p>
三月底的扬州春暖花开,扬州城中人声鼎沸,亭台楼阁,丝绸锦缎,古桥流水,更有读书人泛舟于运河之上,吟诗作对,倚红偎翠。</p>
身为一道州府,扬州城风调雨顺,百姓宁定,即便是郊外,也罕闻妖煞之气,城中瑞气升腾,没有宵禁,夜不闭户,路不拾遗。</p>
驾着马车入城,苏乞年出示候补龙卫腰牌,守城的兵士不敢怠慢,直接放行。</p>
但苏乞年却心中叹息,居安要思危,这守门的兵士一个个都身体发福,虽然血气旺盛,却都是虚火,皮筋骨髓的功夫,一点没有守门将士的威严与气势。</p>
扬州城中繁花似锦,就连一路上沉默寡言的小姑娘不念也有些好奇地拉开一角帘子,小心朝外张望。</p>
……</p>
扬州城西郊,大明寺。</p>
一座千年古刹,立于三月烟雨中,钟鸣悠远,经纶转动之音不绝。</p>
大明寺后堂,一座幽静的禅院中。</p>
一名灰袍老僧盘坐于蒲团上,长眉落地,身前包浆浓厚的紫檀木鱼不敲自鸣。</p>
“虚明师叔祖。”</p>
禅房外,一名明黄僧衣的年轻和尚走进来,合十一礼,递过来一封书信。</p>
灰袍老僧睁开一双浑浊黯淡的双眼,也不见他拆封,就叹息一声,手中书信无火自燃,很快化成灰烬。</p>
年轻和尚看眼前的老僧,眼中难掩崇敬与憧憬,眼前这一位,却是他大明寺而今硕果仅存的虚字辈高僧,传闻中已经活过了近两百岁,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证道元神,登临顶尖之境。</p>
一百余年未曾出手,但年轻和尚丝毫不怀疑,这位师叔祖功力境界之深,早已超凡脱俗。</p>
年轻和尚记得还是小沙弥的时候,曾经问师父,师叔祖老人家活了多少年,还能活多少年,师父摇摇头,就笑着道:“就算你坐化了,师叔祖也还能活很久。”</p>
“去吧。”</p>
不见老和尚开口,年轻和尚脑海中就有声音响起,只觉得往日读佛经,种种难以理解的关隘之处一下豁然贯通,他大喜,合十再拜,然后转身小心退出禅院。</p>
抬头看连绵春雨,灰暗天空,这一位大明寺仅存的虚字辈灰袍老僧叹息一声,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