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不如以后那么发达,所以在运输成本这块儿,成本还是有些偏高。</p>
花溪村如今家家户户都已经脱贫了,而且有些能吃苦耐劳的人家,已经成为了村里的领头羊。</p>
以前他们不敢种除了水稻之外的东西,因为运输困难,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或者家里。</p>
但是粮食是由村里统一组织收购送到粮库的。</p>
如今他们种的不管是白菜、香菜、胡萝卜或者是土豆、苹果、葡萄、普通的秋果儿,都不用担心销售渠道的问题,因为穆若安的果蔬加工厂都会收购,而且还不低于市场价。</p>
就算是价格稍微低一些,大部分的村民也是没有意见的,不过穆若安却不占农民的便宜,只会按照果蔬的品相和质量定价格。</p>
她的记忆里是有原主干农活的记忆的,可是她本身却是没干过什么农活的,眼看着花溪村的村民从刚开春就忙活起来,一直到秋天收获,这其中的艰辛她都看在眼里。</p>
特别是有的年景不好,不是旱就是涝,再不就是温度不够。</p>
农民想要有个好年头,过个丰收年也是不容易的。</p>
其实干什么都不容易,当初果蔬加工厂的建设比她想象中的要慢得多,主要是花溪村和附近的村民都得兼顾家里的农活,一到农忙时节,就要先忙着地里的活儿,这就拖延了不少的时间。再加上一些东西勘查后,又需要临时调整。然后就是买材料,买机器,很多东西有比较难买,只得动用人脉。</p>
当所有事情都一股脑都摆在眼前的时候,穆若安反而变得冷静了,一样一样的来,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p>
穆若安还在农庄里见了一个养殖研究基地,特意招了农大的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来这里培养新品种。</p>
刚开始也遇到不少的阻力,她这个地方也不是什么科研所,也不是知名的大企业,没什么名气,而且给出的科研费用也不是很多。</p>
所以穆若安一开始联系的老师都拒绝了,毕竟学校里的项目更加好一些,而且条件也优渥。</p>
最后还是穆若安的诚意打动了一位农大的教授,他同意让手下的研究生过来研究这个项目,而他虽然只是挂名,但是也会进行适当的指导。</p>
一开始被分配过来的张曦臣和胡丽娜都有些不情愿,当初知道导师接受这个项目的时候,实验室里的同学们就暗自祈祷,不要被选中。</p>
为此张曦臣和胡丽娜还特意找了导师谈话,话里话外都是不想去农庄。</p>
只是陈教授却笑着说道:“这个项目不错,虽然前期的时候可能条件会艰辛一些,可是慢慢都会好的,你们先别急着拒绝,还是去看看,如果看过之后,还觉得不合适,那你们就回来。”</p>
既然导师都这么说了,张曦臣和胡丽娜也只能听话的去农庄看看,俩人也打算的很好,到了最后就说不合适,俩人就回学校去,一天都不多留。</p>
喜欢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