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若是住得惯就住些日子,住不惯只管回来,母亲我在家等你。想我了就给我写信,我马上去看你!”
说着,婆媳两人就抱着哭泣起来。平王无奈,只能好生劝解。无忧王心里总觉不舍,也是紧锁眉头。
净明禅师在平王府待了半日,就写了一封书信交给无忧王,然后告辞,继续去云游四方了。
平王妃就在府中忙着给婴儿准备行装,叮嘱明慧、明媚去到那边要好生照料少王妃,若有什么不便,即刻回来!许诺也自告奋勇,要跟着去照顾莹儿,倒得了平王妃好一顿夸奖,也允准了。
时值初夏,草长莺飞。无忧王要送莹儿去五台山,自己也要去属地:临城和荷城坐镇,就辞别了齐王与平王夫妇。一行人往陈国方向而来。
一路上,无忧王骑在马上,有些无精打采。每到一个城池,都要和莹儿去四处走走,把那美食品尝了,有好玩的也给莹儿置办上。进了陈国,一行人就走得快了,直奔五台山而去。沿途几辆大车,也引得些强人侧目,却还不等强人靠近,就被袭杀一空。他们这一趟,倒是使地方平静了不少。
到了陈国忻城,又走不到一日,就到了五台山下。
五台山地处太行山脉,乃是佛教名山,据传曾是文殊菩萨的教演的地方。五台山的佛法教益,始於东汉,兴于南北朝,大规模建设是在隋唐时期。五台山有五座台峰,隋朝御敕在五座山峰上各建有一座主寺: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山上有僧尼三千余人,多为持戒修行的住寺僧尼,也有云游挂单的十方僧。
潭清庵坐落在五台山北麓,属台外之地。潭清庵就建在一座环秀山上,山势不高,山上青松翠柏掩映。五台山所在,气候寒凉,高山之上皆有雪线,雪线上常年积雪不化。潭清庵内有一处潭水,常年清冽见底,无论旱涝、寒暑,经年潭水不增不减。
潭清庵的主持明慧师太,也是华夏佛教中的佼佼者,经书教义、武功心法,都是当世之魁首。附近的善男信女到五台山,也多有到潭清庵来参拜的,所以这庵堂虽处的偏僻,但香火不绝。明慧师太又兼有一手好医术,山前山后的村镇里,但有百姓患病,也多来庵中求药。明慧师太在众人口中就如同观世音菩萨转世。
无忧王一行装扮成商旅,来的极为隐秘,到了陈国境内,更是分开赶路,莹儿及众女坐在车内,无人知道是有女眷随行。待到了五台山,古月天他们早已将莹儿所需应用之物送到环秀山下一处村庄里,早有人在村里购置了房舍,几天前就住进了一对老夫妻。村里总共有几十户人家,民风颇为淳朴。
无忧王和莹儿到了,已是下午时分,几人就将车马停在村中,轻装向山上走去。莹儿虽娇柔,但常年跟随无忧王游历,又跟着明慧姐妹也练习些拳脚,体质自然好得多。跟在众人中间,居然也走到了山上。
看着眼前的潭清庵,无忧王又望着前面的五台山北麓叶斗峰,这座高有千仞的山峰,如一位巨人,遮挡在环秀山前。有高山俯仰,就更显环秀山的清幽。想着莹儿要在这里过着青灯伴古佛的日子,无忧王心里就觉一阵心酸。无忧王拉过莹儿,紧紧的抱在怀里。明慧及众人都纷纷转回身去。
这时潭清庵的大门一开,一位小尼姑走了出来,走到众人面前,逐个看了,然后对莹儿说道:“这位师姐,你就叫薛莹?!”
莹儿被问,就忙还了礼,答道:“我正是薛莹,不知道小师傅怎么知道我?”
那小尼姑生得极为秀巧,看上去又透着一股机灵。她笑着说:“师姐,师傅说你来了,就让我出来迎接呢,我是清悟。师姐随我进来,各位施主也请进。”说着就在前面带路,无忧王陪着莹儿,带领众女进了潭清庵,随着清悟小师傅就到了大殿。吕征和古月天就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