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知道,若是渝城一失,那么成城只在早晚间就会被联军夺取。于是蜀王一面飞书给太子刘畅,让他尽快争取和谈成功,让联军停止攻势。同时以割地为条件,恳请秦国出兵救援。
秦王接到蜀王的国书,也知道了大都朝议的情况,知道此事再不出手,蜀国必将被齐国吞并,于是一面密令王子李弼,说和和谈之事,让蜀国让步,一争取换得联军停战。同时,传令秦军迅速集结,往秦蜀边境开拔。
陈国二王子陈忠,素来和秦国交好,私底下接到秦王的密函。陈忠也将自己麾下的陈军,分为两路,一路向蜀国的达城方向集结,一路部署到陈齐边境,与临城的齐军隔境相对。
得知秦国、陈国的兵马调动,顺王暂停对渝城的攻击,分兵袭取达城;临城、荷城的齐军在诸葛青云的调动下,也往齐陈边境推进;项国的军队也都集结到项陈边境;吴国的军队数万人,整装待发,要驰援蜀地的齐军。
如此一来,战局变得更加扑朔,除了燕国按兵不动,华夏各国几乎都牵扯进来,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蜀王也收到亲王的回信。秦王同意出兵支援蜀军,但仅限于成城被攻打时,再出兵;建议蜀王割让一些疆土给齐国、大理、楚国,先使得联军停止进攻,再徐图良策。蜀王看看眼前的情景,只好飞书给太子刘畅,让他先答应齐国等国的要求,让联军停止攻势。
蜀国做出了让步,无忧王也和齐王禀报了自己的想法,齐王允准。于是各方和谈:蜀国同意宜城、泸城、正安、武城由大理与楚国占领;同意赔付齐军军费。无忧王答应联军可从成城撤离,解除对渝城的围困;达城的蜀军不得超过一万。
至此,朝议总算有了结果,各方暂时罢兵,蜀国境内又获得短暂的安宁。但是齐国与秦国、陈国、燕国各方的角力,却刚刚开始。
各国的使臣在大都争吵了将近一月的时间,边吵边打,打打停停,最后总算暂时达成和谈,各方停止干戈,回到约定的地方休整。
至此,使臣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大都内各国的使臣各自准备离开,返回本国。
废帝李赫命辅相黄吉邀请所有使臣,到宫中一聚,算是庆祝和谈成功。齐国与吴国、楚国、越国、大理、项国在此次和谈中,算是完胜,自然欣然从命;蜀国、秦国碍于情面,也只好答应参加;陈国因二王子此次的举动,算是彻底站到了秦国一边,许博雄心里虽对二王子这次私自动兵极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燕国此次保持了中立。他们两国自然对于这个聚会没有什么抵触。
在王宫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蜀国太子刘畅就借着酒劲,叫板大理王子段克坚,两人要较量一番。
段克坚自然不怕,马上答应,英靖也是跟着为段克坚助威。
废帝和黄吉相视,不为人察觉的一笑,并未阻止。无忧王不知道刘畅这些年增长了多少本事,但是大理段王子的本领,他是知道的。所以,无忧王也未劝止。李弼和赵晟也是各怀心思,只是淡淡看着。几位老臣虽劝解了几句,但年轻人火气上来,哪是那么好劝的。
刘畅就与段克坚约在校武场相会,要在那里一决胜负。
众人辞别废帝,就赶到校军场。校军场位于城东,燕军驻地不远。赵晟提前让王炳文安排军兵,将校军场收整一番,然后围起一个圈子,方便大理与蜀军的交战。
蜀太子刘畅直接回了自己的驻地,更换了盔甲,带了兵器,率领一哨蜀军轻骑就到了校军场。
大理段王子却是被无忧王拉到齐军大营,然后两人一起带着齐军与大理亲军,一起赶到校武场。
秦王子李弼、燕王子赵晟、吴王子英靖以及陈国、越国、楚国、项国的几位丞相早已到了校武场等着了。
众人到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