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 我的心理成熟度如何?(第1/2页)  潜意识知道答案:认识你不知道的自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7 我的心理成熟度如何?

    什么是心理年龄?

    一般人都知道我们有一个生理年龄,学过心理学的人会知道我们还有心理年龄。一个人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可能年纪很小,但是少年老成;有的人可能年纪很大,但是个老顽童,内心还像个孩子。

    意象对话对一个人的年龄看法要复杂一些,它认为人不是简简单单地有一个所谓的心理年龄。我们每个人都是由很多子人格构成的一个整体。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集体宿舍,或者像一栋公寓楼,里边住着好多人,每一个住户就是你的一个子人格。这些子人格中每一个子人格都有一个独立的年龄。

    哪个子人格的年龄应该是我们的整体心理年龄呢?其实都不能算。有一种方法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年龄进行大概估算,那就是计算所有子人格的平均年龄。

    你的心理年龄多大?

    计算子人格平均年龄的方法,有时候也不太靠得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子人格中会有一些年龄特别大的。比如有的人在子人格中看到一个800多岁的老寿星。这还不算年龄最大的,他可能在子人格中还看到一棵老槐树,有3000多岁。那可能也不算最大的,也许他子人格里面还有一个盘古子人格,盘古的年龄就已经与天地同寿了。

    我们想一下,假如一个人其中一个子人格有几千岁,那最后平均值算出来可能会是两三百岁,但跟现实生活中这个人表现出来的心理年龄是一样的吗?不是,他不可能活得像一个几百岁的人。所以我们在计算平均年龄的时候,需要排除掉这些年龄特别大的子人格。

    但即使用这种方法算出平均年龄,意义也不是很大,因为一个人的子人格中占主导地位、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有些子人格可能在你的生活中一年就出现那么两三次,他们的年龄对一个人没什么影响。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子人格的年龄对一个人的心理年龄影响更大。

    因此,相对比较有意义的方法是观察一个人主要的子人格的年龄。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人心智不是很成熟,他的子人格往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有的子人格会特别像孩子,很不成熟,但有的子人格反而特别像老人,很少会像青年人、中年人。心智比较成熟的人,中年或青年的子人格数量会多一些。

    心理学中将人的心理不再成长的现象称为固结,比如精神分析里的口欲期固结。人们目前熟知的所谓巨婴,用专业的词汇来说,可能就对应口欲期固结者。他们的心理年龄特别小,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一些主导子人格却还像一个很小的孩子。比如,这些年大家经常提到的妈宝男。妈宝男从生理年龄来说已经是成年人了,但他的生活方式、心态其实像一个很小的孩子,在心理上特别依赖妈妈。为什么他在心理上特别依赖妈妈呢?因为他的某一个主导子人格可能就是一个喜欢揪着妈妈衣襟不放的小男孩。

    再比如,有些家庭中也许父亲或者母亲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他们的思想特别幼稚,就像个小孩子。这个家庭的妈妈不像妈妈,女儿反而在家里更像妈妈,需要像养孩子一样去养老母亲。当然这比养孩子更困难,因为她的身份是长辈,年纪已经很大了,不能像管孩子那样去管她,但她有时候就会像小孩子一样不成熟。

    再比如,老一代人很多小时候都挨过饿,这会导致什么现象呢?他心中那个儿童子人格会特别害怕挨饿,有时候就会出现一些特别不理智的行为,比如他们会囤积吃的东西,直到把东西放坏。并不是他自己真正需要吃那么多,但总是担心挨饿。其实就是因为小的时候他是个吃不饱的儿童,现在他已经是个老人了,但心中那个吃不饱的儿童还没有长大。

    找准子人格年龄,让沟通更简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