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2、第一百二十一二章 食肆新菜(第4/5页)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童养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氏她们忙不过来,就去人牙子那儿买了两个妇人。

    多了两个能干的妇人,李氏她们身上的担子一下子轻巧了不少。

    沈家农家出身,没那么多规矩,两个妇人也是安分的,相处还算愉快。

    算着日子,陈氏他们也该到抚宁了。

    临海的小城,要说和盛京有什么不同,那便是风更大些,天更蓝些。

    正月二十,海风比盛京正月初一的风还要大。

    吹的人头皮发麻。

    抚宁县的客栈和别处的差不多,陈氏三人暂且先在客栈住下。

    说亲要找媒人说和,陈氏找到抚宁县的媒婆,向她打听了打听适嫁的姑娘。

    其中便有郑家女。

    “郑家是殷实人家,名声极好,家里还有读书人,郑姑娘大方善良,模样好。要的彩礼倒是不多,二两银子,不过以后逢年过节都得有年礼,常走动。郑家不看重男方家里多有钱,人满意才行。”

    陈氏心里悄悄宽慰,不是只要钱胡搅蛮缠的人家。

    但只从媒人这里问还不行,得多打听打听。

    陈氏把媒婆送出去,回屋喝了杯热茶,她打听了两天,也在街上远远见过郑姑娘一次。

    圆脸带着笑,眼睛跟会说话似的,是招人喜欢的模样。

    陈氏现在发愁,郑家要是不愿女儿远嫁怎么办,看沈大娃的架势,以后肯定要走南闯北,谁愿意自己闺女去受苦。

    过了正月,陈氏下定决心去郑家提亲。

    请了媒人,备了提亲的礼物,还换了新衣裳,梳了头发戴了新发簪,收拾地整整齐齐。

    ————

    沈大娃曾在郑家借住半个多月,同郑家小公子同吃同住。

    沈大娃勤快,会帮着干活,人模样好,还读过书,能做生意。

    郑家人的确起过结亲的念头。

    可沈诚不是本地人,再说了,郑姑娘是女娃,郑家哪儿能上赶着结亲。

    现在沈家人来提亲了。

    郑母还是舍不得女儿嫁远,嫁的远,万一以后在婆家受欺负了连护着的人都没有。

    郑父沉思一会儿,道:“孩子们以后总不会一直待在村子里,咱们不图沈家的钱,看中的是沈诚这个人。”

    男子知上进,有担当,能说服父母来抚宁提亲,礼数周全,在郑父看来就已经足够了。

    郑母叹了口气,“那我去问问妞妞的意思。”

    郑母去郑云舒屋里,她把其中利害说清楚,“我们还是看你的意思,你若愿意,就答应这门亲事。”

    郑云舒脸上染上了一层薄红,她想到远嫁,心里有些害怕,可那人若是沈诚……

    自己也是愿意的。

    郑云舒点了点头,“娘,我愿意。”

    郑母摸摸女儿的头,“订了亲就是大姑娘了,以后别去海边帮忙,安心待在家里绣嫁妆。”

    养这么大的女儿,就要嫁人了,郑母心里不是滋味。

    亲事定下来,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婚期定在了五月初五。

    二月底,陈氏和沈大郎回盛京,和周氏秉明大娃的亲事。

    周氏没说什么,“结亲结亲,是喜事,要置办什么东西就从我这儿支银子。”

    陈氏哎了一声,远嫁过来的媳妇,得对她更好一些。

    沈大娃去了一趟南方,给顾筱问长茄子种子去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一年沈大娃都顺当,茄子苗几日就给问到了,也不贵,二两银子买了不少,够顾筱种几亩地的了。

    除了茄子苗,沈大娃还买了草莓苗,不少菜籽,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