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陈建军肠建子都会悔青!(第1/2页)  人在正阳门苟着,被全国新闻曝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卫国,快说。”韩冰催促道。

    周卫国笑笑,在几人注意下,坐直了身子,“现在碟片租售行业的现状是一窝蜂涌入这个行业的人太多。”

    “价格战之后,几乎每个从业者都在亏损。”

    “无法像欧美日韩这种成熟市场,从业者在发展中积累资本,完成行业的整合。”

    “我们没有出现一个租贷行业的巨无霸企业。”

    “一盘散沙式的价格竞争,又让民间财力雄厚的企业家,不敢投钱进入这一行业。”

    “如果不改变现状,碟片租贷行业很快就会在无序的价格战中,纷纷倒闭。”

    “内容分发出现问题,很快就会传导影响到碟机制造行业。”

    “想要在眼下的价格战中活下去,就必须做到两点。”

    “第一,价格要做到极致优惠,扩大用户群体。”

    “第二,薄利多销的原则上,必须提高利润率,完成资本积累,整合行业。”

    韩冰三人听的面面相觑。

    韩冰:“卫国,你既要价格极致,又要提高利润率,这根本就是一个悖论。”

    作为清北高材生,她虽然学的是外国语,不是经济学,可也知道,这两点完全是矛盾悖论。

    就连新闻专业、摄影出身的白晶和王师傅也不由点头。

    周卫国自信道:“商业中的矛盾悖论,是可以通过商业模式解决的。”

    “我准备用包月模式,每月三十元,可观赏一百二十个碟片。”

    “租售单价仅需四毛,仅为当下最低单价的一半。”

    “低廉的单价,可以扩大用户群体。”

    “建军刚才也说了,四九城的家用碟机存量大约有四十万户。”

    “他眼中这个数量很小,我看来已经很大了。”

    “只是我们整体并不富裕,即便是毛钱的单价,也让家庭不能放开手脚去消费。”

    “单价毛,一个月一百二十个碟片就需要近百元,平均工资才七百的时候,那个家庭愿意花费一成多的工资,仅仅只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要?”

    “每月三十元,只是工资的二十分之一,乃至三十分之一。”

    “一百二十个碟片,每天四张碟片,足够满足一天的观影需求。”

    “只要有一万稳定用户,每月的营业额就有三十万!”

    几人听的即震惊,又露出沉思之状。

    某刻,白晶提出质疑:“你忘记了碟片租售行业一个最大的限制,地域限制。”

    “就说陈建军的租售店,他所能够覆盖的,恐怕也仅仅附近十几条胡同。”

    “包月模式有价格上的优惠,你能让整个正阳门这片街坊成为你的用户,但也仅止于此。”

    “你总不能让其他区的用户,来回一个小时的路程,只为了租你的碟片吧?”

    韩冰和王师傅看向周卫国。

    周卫国笑道:“所以,就要想办法打破地域的限制。”

    “提供优质的服务。”

    “我准备成立一个配送团队,每周根据用户的喜好,上门取送光碟,做到让用户足不出户享受观影体验。”

    “完成前期资本积累后,就要整合收购其他城区的租售店,成立仓储店面,实现就近及时配送,地域限制问题就迎刃而解。”

    “四九城,四五十万户碟机家庭,都会成为我的用户群体!”

    白晶、王师傅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尤其是白晶。

    王师傅刚才评价周卫国是知青中最出类拔萃的。

    虽然她嘴上表示同意,其实内心还是有些不服气。

    现在她认同这句话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