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章 高考(第2/5页)  当后妈还是考大学[七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性的变革炒得更热。

    终于,等到五月份,形式开始明朗。

    改变了第一次教育工作会上的《纪要》,并定下恢复高考。

    1977年5月21日,比徐双双记忆中提前了五个月时间!

    高考时间定在了1977年7月7日、8日、9日三天。

    文科考试科目:政治、语文、数学、史地。

    理科考试科目:政治、语文、数学、理化。

    报考外语专业的加试外语。

    在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指示下,各省自主命题,统一安排考试。

    接着就是报名的时间以及报考人员的规定。

    徐双双是坐着牛车去报名的,大队统一安排。

    大队长对知青们还算不错。

    又因为没有知青和村民结婚,潜在的矛盾并没有激发。

    只是沈思芽陷入了尴尬。

    她在高考与嫁人之间游移不定。

    秦家多次登门,虽然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不过是劝她‘安分’一些。

    如果没有这些劝说,沈思芽或许还没办法决定。

    要知道她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勉强她。

    于是连夜去报名点排队,第一个把自己的名字报了上去。

    回来后就通知了媒人,她和秦家的亲事吹了。

    这样得消息传开,村民们背后议论起沈思芽,嘴边躲不过一个忘恩负义的名头,顺便还会说一句秦建业大概是‘克妻’。

    沈思芽是一个不在乎名声的人,他的家里人太在乎名声,这样的在乎给她带来的伤害,如今她行事颇有种‘背道而驰’的感觉。

    谭悠将自己的书借出去抄阅,她和徐双双两个人看一本就行。

    徐双双这边也借出去不少,有一些她也需要看,可在祈求般的目光下,她说不出拒绝的话。

    恢复高考就是一盏明灯,照出了一条小路。

    也许一道题,就能考上中专,学个技术,分配后就能拿到铁饭碗。

    再厉害一些,上大专,更是被人争抢的人才了。

    至于大学,大家都不太敢想,毕竟荒废太长时间了。

    陶修然本来都打算好去县里工作了,可能会在组织部,也可能在水利局。

    他甚至都准备找日子去看看房子,买两间屋,他们夫妻俩搬到县里去,也有个私人空间,还能解决谭悠的户口问题。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

    把辛苦筹谋的工作抛到脑后,拿起书本后挑灯夜战。

    他只庆幸当初为了不在谭悠面前丢脸,他可是把所有教材翻了个遍。

    基础题真的难不倒他,毕竟当初下乡时,他身上带的不少工程学的书籍,对于外文和数学物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当初基础打的好,现在捡起来非常容易。

    他还学着找了个错题本,没多久就用了半本,半个月后重新整理就剩下小半本了。

    知青点的学期气氛无比浓烈。

    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白天的劳动。

    大队长也没多说什么,知青的粮食今年会按照公分算,所以干的多分的多,全凭自觉。

    徐双双发现自己读书比不过温明,这家伙脑子灵光的很。

    尤其是文科类的,历史政治信手拈来,头头是道。

    温明的文学功底非常强,而且写字也很漂亮,唯一弱一些的数学,被宁文给补了上来。

    宁文刚下乡,知识都没丢,上学时成绩就非常不错,尤其是数学,基本满分。

    知青点里除了几位老知青外,最难的还是姚帅。

    也不是不认真,就是不够通透,绕弯子的转不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