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可是非常不容易的。
可是,现在面临这种易守难攻的局面的人是他,瑞王就很不高兴了。
——
苏兰辰这里也收到了瑞王带着三万人来到昌隆府外的消息,提早就做好了准备,山里驻扎的那些将士可以出来练练手了。
苏兰辰让人拿着她的手令,先到山里调出来那五万的步兵,又多加了一万的骑兵,这样她这一方总人数是六万人,比之瑞王带来的人多出一万人。
苏兰辰在现代好多小说故事里看到一些情节,觉得很不能理解,比如,某个故事里的男主是将门出生,男主父亲为了让男主得到历练,给他很少一部分兵去和敌方一大波儿兵士抗衡,最后惨胜归来,男主父亲会拍拍男主的肩膀,欣慰道:“你长大了!”
每当看到这种情节的时候,苏兰辰总会忍不住吐槽:“你儿子长大的代价也太大了,拿着别人的人命去历练,他一个少将军,别人拿着命护着他回来,跟着他去的兵士的命也太不值钱了,就因为你想让你儿子历练去,就只能因为这个历练把命给丢了。”
苏兰辰不是不赞赏那些以多胜少的战役,如果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己方就只有那么多人,不打就得死,那只能硬着头皮想办法赢了这场战役了,可是,在己方兵力充足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拿自己士兵的命去陪着你儿子历练?
苏兰辰现在的人手足,自然调足了人手,且故意比瑞王多调了一万人,她就是要把瑞王的人平推出去。
结果正如苏兰辰想的那样,苏兰辰这里的兵把瑞王的兵几乎是压着打的,因为苏兰辰对这些兵士的训练时有针对性的,且他们轮批到东海海盗窝里去历练,正面见识过血的,当然不憷瑞王的人。
只过了三天,瑞王就带着不到两万的残兵灰溜溜地逃走了。
苏兰辰没想直接把瑞王怎么着了,不然,南王那些藩王现在不是在京城勤王护驾,而是转过头来打她了。
瑞王逃出昌隆府的范围后,只稍稍修整了一日,马上又往回赶,再没有之前的豪言壮语,也对昌隆府没了想法。
他实在是太震惊了,苏家一介商贾居然能够拥有那样的强悍兵士?且还有骑兵,这可真是让人难以相信啊!
——
京城这里,南王带着大部队把起义军赶走了之后,就带着兵在京城外驻扎下不走了,皇帝好不容易安下的一颗心又提了起来,这可真是,走了狼又来了虎,祸不单行啊!
偏偏,无论皇帝怎么暗示南王可以回自己封地了,南王都装听不懂,皇帝算是明白了,南王这是不想回封地啊,不回封地做什么,那话就不用说了,皇帝心里明明白白的,只是,他想自欺欺人下去,不愿意承认,还抱着微弱的希望,希望南王自己愿意回封地去。
南王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吗?自然不会的,他等这样的机会不知道等了多久。
然后,南王就反了,他带兵杀进了宫里,也没杀皇帝,他想逼着皇帝写下禅位诏书,有这样的条件在,谁愿意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篡位的名声呢?
然后,别的藩王不干了。
南王前面才造反成功,驻扎在城外的大军有一半儿都进了城,后面跟着藩王进京来勤王护驾的藩王也杀了过来。
这次,这些藩王到来的时候临时换了旗号,他们打着的是清君侧的名号,不过,这清的并非什么佞臣,清的是南王这个要篡位的藩王。
不管是什么理由,这些个藩王总要为自己发动叛乱的举动扯张正义的大旗,要不然怎么显得自己无辜呢?我呢!一切都是被逼的,要不是看不得皇上在你手里受苦,我怎么会主动发起战乱?
遮羞布找好了,藩王们就开始摘桃子,哦,不,是清君侧了。
南王的日子就开始苦逼了,好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