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维新问道:;那苏大人又如何料定建虏一定会调主力来中原与我军决战呢?
苏观生呷了一口茶水,道:;因为中原便于建虏发挥骑兵的优势。当然,他们也可以弃守中原,不过在下可以确信,就算他们今天放弃中原,明天就一定会再来进犯中原,企图夺回中原,不然他们也难以守住北直隶,迟迟早早,建虏的这点人马会被我军全部消灭在中原。
刘文秀问道:;那……苏大人,难道您的北伐方略之中没有四川吗?
;有。苏观生道:;不仅有,而且还很重要。
马元利问道:;苏大人的方略在中原都已经消灭建虏的主力了,我们这四川重要在哪里?
苏观生道:;第一,牵制吴三桂;第二,迫使建虏的主力进入中原与我军决战。
马元利道:;牵制吴三桂可以算一条,可是你说迫使建虏主力进入中原与我军决战,这个好像有些牵强吧。
苏观生道:;一点也不牵强。在下前面说了,我军进军中军的目的是攻取潼关和武关,一旦我军占了潼关、武关,那关中便是我军的囊中之物,建虏如果丢失了关中,那四川就成了一盘死棋,建虏如果想保住四川,那就必须保住关中,想保住关中,那就必须在以主力在中原与我军决战。
冯双礼问道:;那敢问苏先生,建虏有没有可能放弃四川,而已主力退守关中?
;所以,苏观生目光坚毅的道:;刘将军务必要想方设法,将吴三桂牵制在四川,宁可让吴三桂再进一步,不能让吴三桂退往关中。
刘文秀思索片刻,道:;这个好说,大不了老子让他进贵阳!让他把贵阳、四川都吃到了肚子里去,我就不相信他能舍得吐出来。
苏观生强调道:;刘将军可以让吴三桂占领贵阳,但是不能让吴三桂进入湖南,吴三桂进了湖南,势必为对武昌甚至江西构成威胁。
在场的所有人听了苏观生的北伐方略后,没有人提出异议,于是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了朱聿鐭的身上,就等着他最后拍板定案了。
朱聿鐭等的就是这一刻。
;苏大人的这个方略大致上还行,但是有一个问题,只有一个问题,而且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无法解决。
堵胤锡及时策应,就似当初在福州的时候吴春枝策应他一样:;敢问陛下,是何问题?
;此时此刻,可以说我大明的武将都已经聚集,我就明人面前不说暗话,众位将军,有闯王旧部,有八大王旧部,还有跟着我从赣州起家的将军,咱们现在虽然都同在大明这面旗帜之下共同抗虏,但是你们相互之间,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而苏大人的这个北伐方略又需要众位将军齐心协力,我想问问众位将军,你们怎么能保证配合默契,不会出现胜不相让,败不相救的恶果?第二,谁还敢保证,没有见利忘义,卖国求荣者?
朱聿鐭的话音一落,全场鸦雀无声。
这是两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在场的诸将都知道,但是他们又都不想提起这两个问题,或者说是都不想面对这两个问题。
难道是他们傻吗?
不是,他妈不仅不傻,而且个个都是人精,他们不愿意面对这两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面牵涉着利益。
比如,刘文秀方才提出的三路进军方略,与其说是北伐方略,倒不如说是;分割方略:江南是大明的,他们可以不想,也可以不动,那么运河一线就应当是闯军的;武昌往北就是李定国;云贵四川,甚至关中就应当是他刘文秀的。
朱聿鐭问道:;怎么都不说话啊?
李定国道:;陛下所言也正在微臣所顾忌的,请陛下拿出个章程来,微臣遵旨而行便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