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笑道:“大将军误会了,我与皇孙毫无交情,只不过我儿杜佗游离四方,曾听闻皇孙在民间事迹。”霍光稍稍松口气,欣然点头。</p>
宗正刘德趁机附和道:“太仆说的没错,皇孙容貌秀美,有孝武帝遗韵;而其品行高洁,忠孝仁德,又有孝文帝遗风。如果他能够成为大汉天子,必能够延续先帝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为国家积蓄力量。待水到渠成时,又能够效仿武皇帝北击匈奴,扬我国威。这样的人实在是难得,更是天子的不二人选!”</p>
霍光见两人与丙吉意见不谋而合,暗暗吃惊,又迟疑不决。无奈询问张安世道:“右将军,你觉得他们的意见如何?”张安世见时机成熟,扬声道:“两位所言极是,下官也听说皇孙为人谦虚谨慎,从不骄狂,而且乐善好施,名声远播。如果选这样的人为天子,不仅是天下臣民的幸事,也是大将军的幸事。大将军请细想,皇孙既没有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也没有强悍的外戚势力,如果拥立他即位,朝廷既没有外戚纷扰,又全力仰仗大将军,岂不是一举数得?”</p>
张安世一句话说到霍光心坎,霍光不禁露出一丝笑意。扫视群臣,霍光扬声道:“右将军说的对,当初吕氏被诛,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联手拥立孝文帝,就是看中了孝文帝母亲没有强悍的外戚,不会擅权干政,重蹈吕氏覆辙。如今皇孙与孝文帝相似,确实是难得的人选。不知道杨丞相和蔡御史是什么意见?”</p>
丞相杨敞笑道:“听闻百姓对他赞不绝口,皇孙确实是难得的人选,可立为天子。”蔡义也附和道:“齐鲁大地多人才,想必是合适人选。大鸿胪,你说呢?”大鸿胪韦贤想起儿子韦玄成的话,陡然一惊道:“哦,民间确实对皇孙评价不错,依我看,人才难得啊!”</p>
霍光欣然点头道:“既然大家都没有异议,那就先上奏皇太后,再派宗正、太仆与侍郎丙吉前往。不过皇孙现住在何处?”张安世笑答:“就在大将军府弟旁边尚冠里。”</p>
太后准奏,于是宗正刘德、太仆杜延年、侍郎丙吉率侍卫前往尚冠里迎接病已入宫。来到尚冠里,丙吉回头一拜道:“宗正、太仆阁下,皇孙还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不如让我先进去安抚,再迎二位入内。”刘德欣然点头,杜延年自然也无异议。</p>
病已听丙吉在外喊,忙出迎。见刘德身后护卫众多,心下暗惊。丙吉忙拉着病已入屋,细细叙说。病已又惊又喜道:“立我为帝?当真?”丙吉小心翼翼道:“皇孙先不要高兴,看似你就要成为大汉天子,但有一点你千万记住,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要保持对大将军足够的尊重。大将军能废了昌邑王,也能废了皇孙。第二,只要大将军还活着,皇孙千千万万不能想着亲政,除非大将军主动让权。”</p>
病已瞬间收了笑意,面色更加凝重,摇头道:“不,万万不可!大将军即便主动让权,我也必须三辞,看看大将军心意。如果他只是虚言客套,我决不能贸然夺权,否则死无葬身之地。”丙吉大喜道:“有皇孙这句话,微臣就放心了!”病已握着丙吉手,泪湿眼眶,哽咽道:“多谢少卿,当初是你救了我,如今又是你扶我上位。如果我能够承继大位,必不会亏待少卿!”丙吉也泪眼婆娑道:“皇孙是卫太子遗脉,卫太子仁慈,这是天意眷顾皇孙。”</p>
不久丙吉迎刘德、杜延年入内,刘德宣读太后诏命:“苍天不佑大汉,先帝早崩,废帝无道,内忧不绝,外患不断,社稷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