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将相之争(第2/4页)  麒麟阁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

    刘德无奈道:“丞相,你是朝廷股肱之臣,先帝的托孤重臣,大将军一生忌惮的人,你如果倒下了,将无人能平衡朝局,陛下又将依赖谁?我等之所以不开口,正是担心大将军盛怒之下会做出对陛下不利的事。如今丞相执意在这个时候与大将军唱对台戏,只怕大将军眼里容不得沙子!丞相不如向陛下请辞,或许能保全自己。”</p>

    田千秋大笑道:“他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我绝不请辞!我是先帝托孤之臣,如今已经风烛残年,何惧一死?大将军擅权枉法,肆意妄为,一桩小小的案子,非要杀人立威。他杀的不是我田千秋的女婿,而是打了陛下的脸!两个中两千的朝官,动辄诛杀,大将军要干什么?我不惧一死,只是可怜陛下,希望陛下早日亲政,不让大权旁落才是!”</p>

    杜延年感慨道:“丞相放心,只要我等都在,大将军不会篡位。丞相安心养病,我会劝大将军以大局为重,相信他绝不会为难丞相!”</p>

    第二日田千秋托人上奏公议结果,昭帝皱眉叹息,询问霍光意见。霍光冷眼一瞥群臣,扬声道:“陛下,丞相虽然没来,不过我还是要说。昨日文臣公议,事实证明诸位大臣秉公执法,都忠心为国。而侯史吴窝藏反贼,廷尉、少府包庇反贼,都该与反贼同罪。丞相身为三公之首,文臣楷模,竟然公然袒护反贼,其心可诛!念在丞相是先帝留下的重臣,又镇压反贼有功,暂且功过相抵。但昨日丞相擅自召集中两千石官员在公车府议政,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是何居心?依我看,丞相分明是想挑拨文臣武将对立,居心叵测!”</p>

    舆论大哗,众人纷纷窃窃私语,昭帝急得坐立不安。霍光继续道:“丞相不仅想分裂朝廷,而且图谋不轨。王平堂堂廷尉为什么会听徐仁的?其中必有蹊跷,依我看丞相袒护女婿是假,庇护同党为真。还有左冯翊贾胡胜,为什么敢窝藏罪犯?到底是谁一手遮天,让廷尉、少府和左冯翊纷纷效命?微臣请陛下先将廷尉王平、少府徐仁下狱,再商议丞相的事!”</p>

    群臣大骇,都以为霍光下一步一定会废了丞相。昭帝也急得眉头紧皱,不断望向刘德和杜延年。杜延年急忙上书劝谏:“微臣以为王平、徐仁处事宽纵,罪有应得。而丞相向来主张仁政,自然不理解大将军的良苦用心,这本是丞相的过错。在没有跟大将军商议的情况下,贸然召集中两千石官员,更是无礼。但丞相毕竟年迈,又是陛下留下的托孤重臣,除非有通敌叛国或者阴谋造反之罪,否则不该轻易加罪。如今民间流言四起,都在议论侯史吴案是一桩冤狱,判决过于严苛。如果这时候再牵连到宰相,必将引起舆论哗然,既给朝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也会有伤大将军的威名!望大将军三思!”</p>

    刘德扬声附议道:“大将军向来赏罚分明,当初丞相力挽狂澜,平息了燕王、长公主祸事,这是有大功于江山社稷。王平、徐仁死有余辜,但丞相不该受牵连,否则人人都会指责大将军擅杀功臣,岂不是对大将军不利?”</p>

    霍光稍稍平息怒气,冷冷道:“丞相可以免罪,但廷尉、少府罪孽深重,法不容赦!”于是将廷尉王平、徐仁下狱。</p>

    夏四月,徐仁早料到必死,不肯连累岳父田千秋,在牢中自杀。侯史吴、廷尉王平、左冯翊贾胜胡等人全部被腰斩。霍光与田千秋彼此心中有隔阂,却维持了表面和谐。</p>

    昭帝心中明白,霍光权力太大了,如果连田千秋都不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