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报仇雪恨(第1/4页)  麒麟阁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子刘据原本躲在湖县泉鸠里的一户人家,此地是四郡交界地,东面是弘农,北面是左冯翊(yi)和右扶风,西面距长安三百里,东距函谷关四百里。主人家境贫寒,经常织卖草鞋来奉养太子。由于住在峡谷里,所以官府搜索多次都没有寻到蛛丝马迹。</p>

    太子见拖累了主人家,心有不忍,多次想要离去,主人家始终不许。后来太子听说有一位旧相识住在湖县,家里十分富有,于是派两位儿子去联络。太子已经三十八岁,两个儿子一个十六岁,一个十八岁。两人行事谨慎,没有泄露丝毫行踪。不过消息不胫而走,太子没有等到旧相识,却等到了县衙的抓捕兵。</p>

    八月辛亥日,新安县县令带着县尉等人亲自前往围捕,结果两位皇孙因为反抗被误杀,主人拼死护着皇孙,也被乱兵诛杀。太子刘据不甘心受辱,悬梁自尽。有一山阳男子名叫张富昌,用脚踹开房门,急忙救太子。令史李寿也跑过去抱住太子,不料太子早已断气。</p>

    消息传到京师,武帝气堵胸口,低头沉默,半晌说不出话。都说白发人送黑发人,说的大概就是武帝。武帝再抬头时已经泪湿眼眶,颤抖抬手道:“传……旨,封李寿为邗侯,张富昌为题侯。命廷尉审理太子案,务必查清,不得诬陷一个好人,也不准放过一个坏人!”</p>

    出了巫蛊案后,武帝越发虚弱,更是疑神疑鬼。群臣人心惶惶,分成了两派,一派上书斥责太子谋反,一派上书奏替太子伸冤,武帝不能辨别,几次下旨催促常廷尉严查。</p>

    常廷尉查来查去,左右为难。太子一党被诛杀,卫皇后一脉只剩下年仅一岁的皇曾孙,其余相关人等全部被诛杀,或被族灭。当初目睹太子宫木偶人的相关证人,只剩下御史章赣和黄门苏文,二人一口咬定木偶人是太子宫人所为。作为下属,常廷尉却无法理解领导的意图,急得牙疼,头发也掉了一地,只好捂着腮帮前去请教有经验的刘屈氂。</p>

    常廷尉与丞相刘屈氂商议,为难道:“丞相啊,你给我出出主意,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啊?一边下旨命我严查,一边把与太子有关的人都杀了,这案是让我做成铁案,还是暗示我什么?”</p>

    刘屈氂叹气道:“你问我?我问谁去?我也疑惑啊!你说太子谋反了,陛下却迟迟没有废后,至今为止,逝去的卫皇后还是皇后。陛下到底是几个意思?如果真想让你查清,为什么不留下与太子相关的人,一查到底?难道陛下也担心查出真相吗?如今把与太子有关的人都杀了,摆明了是让这件案子扑朔迷离,永远查不清。或许陛下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只是不愿意承认。”</p>

    廷尉又问:“那依照丞相的意思,我是不是应该拖下去?我明白了!只要陛下没有斥责我,我就一直拖下去。拖到陛下烦了,自然有旨意!”刘屈氂无奈摇头,却也不敢胡乱指挥。</p>

    后贰师将军李广利与刘屈氂通信,请他上奏陛下,尽快了结太子谋反一事,以免匈奴人趁机入侵。并亲自上书道:“匈奴单于多次询问太子谋反之事,一直暗暗觊觎大汉,望陛下圣心独断,尽快了结太子之事,以免被匈奴趁虚而入!”</p>

    武帝既不上朝,也不召见群臣,整日躲在甘泉宫悔恨。丞相刘屈氂入宫觐见,担忧道:“陛下,如今民间议论纷纷,朝臣人心惶惶,都在担心陛下。”武帝阴声阴气问:“担心什么?担心我不死吗?是不是天下人都在盼着朕死?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