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44.第845章 难忘的记忆(第1/3页)  重生八零:麻辣小福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个年代的村民,真是朴实。</p>

    孩子们纯真,老乡们淳朴。</p>

    孩子们满脑子想的都是吃的,老乡们,想着的就是过年了,多准备点好吃的让孩子们高兴高兴。</p>

    有时候,淳朴的老乡遇到了一些比较腼腆的孩子,若是不拿,老乡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抓东西往孩子衣服兜里从塞。</p>

    一年一次,这种独特的吃遍“千家饭”,村民同乐式的拜年方式,是大人和孩子们最开心快乐的时光。</p>

    也是,许多年后,永远也无法忘却的记忆。</p>

    虽然,相比于多年后,这个年代那些所谓的好吃的,确实也就算不上什么美味。</p>

    无非也就是一些瓜子花生,麻花小果,但是,在那个年代,这些美味却是许多孩子们盼望已久的美食。</p>

    孩子们的快乐,就是家人的快乐。</p>

    这种串门拜年,挨家挨户走一遍,从早晨也就拜到了快中午。</p>

    而且,孩子们走到亲属比较近的长辈家里时,还能得到一些压岁钱。</p>

    孩子的幸福感,就更长久了。</p>

    他们的快乐,能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p>

    因为,过了十五,才代表年过晚了。</p>

    到了正月十五,还能点花灯,吃面灯,还能放烟花。</p>

    等到了二月二之时,还有“龙肉”可吃,总之,这一段时光,是无比惬意幸福的时光。</p>

    在八十年代,花灯还是很少的。</p>

    花灯需要到镇上去买,是需要花钱的。</p>

    所以,在这个年代,能点花灯的孩子很少,寥寥无几。</p>

    在正月十五的晚上, 看着村里星光点点的灯火,那些亮着的,大部分都是孩子们拿着面灯出去在游玩。</p>

    面灯:自然就是用面做成的灯。</p>

    在小安村,祖祖辈辈流行着正月十五点面灯。</p>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和面,蒸灯。</p>

    面灯的做法有很多讲究:和面的时候不能发面,因为发面太柔软,灯不易成型。</p>

    而且,和面的时候要用盐水和。</p>

    等面和好了,就开始捏造型。</p>

    把面揪成一个个土豆大小的面团,做成坯,根据自己的喜爱,做成高5—8公分高的圆柱形。</p>

    然后,在上半部分掏出一个空,这个空就是面灯蒸熟后用来装香油,点面灯用的空了。</p>

    而在掏空的时候,多余的面要捏成一个个精美的造型,然后,在造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