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啊!坡地竟然有上等田的亩产。”</p>
“若是将大兴的坡地都利用起来,大兴粮产又可以增长了。”宁元辰感慨道。</p>
“第三筐重四石。”</p>
“第四筐重两石半。”</p>
传话的伙计忍住内心的激动,接着大声喊道:“第一亩地全部产出合计十四石,大丰收!”</p>
“你说什么?十四石是亩产?”</p>
“一亩地,不是四亩地?”</p>
宁元辰和田成光不敢置信,接连问道。</p>
永和帝愣在原地,望向远处的山坡,一大片绿色缺了一角,那绿色的不是叶子,是金子。</p>
宁兮在心里算了算,十四石大约有一千六百多斤,不太行啊!</p>
她记得前世红薯亩产很高的,随随便便就五六千斤,高产的甚至能亩产上万斤。</p>
南方地区雨水多,那也是两千斤起步,现在这才多少。</p>
看来还是技术不到家,可能和天气也有一定关系。</p>
叶心兰同样惊诧不已,看了看身旁的宁兮,有些疑惑,这么高的亩产,为何还是不满意?</p>
山坡上,村民们干劲十足,他们知道这个东西可以吃。之前为了查看红薯的生长情况,他们曾经刨过一两株出来。</p>
想到大兴的粮食产量暴增,永和帝激动坏了,等不及传报,向着远处快步走去。</p>
人多力量大,第二亩地的产量也很快统计出来,“十五石。”</p>
第三亩地,“十六石。”</p>
第四亩地,“十五石半。”</p>
山坡上每一亩产量都十五石左右,众人狂喜不已,开始期待红薯亩产究竟有多高。</p>
田成光则低声计算着。</p>
“红薯亩产十五石,将大兴所有山地全部利用起来,至少有十几万亩土地,再鼓励百姓开荒,应该能再加几万亩地。</p>
大致有二十万亩地,一亩地均算十石,至少也有两百万石口粮。”</p>
“两百万石!”这个数字吓了田成光一跳,激动得热泪盈眶,“陛下,老天垂怜!大兴百姓有福了。”</p>
“是啊!大兴百姓有福了。”</p>
永和帝感慨不已,喉头发紧,多年坚持总算是有成效了。后世子孙提起他,应该褒奖多过批评吧!</p>
村民们同样惊喜得热泪盈眶,五倍亩收意味着他们不仅可以吃饱,还有余粮。</p>
有余粮存下,对种地的百姓来说就是幸福。</p>
红薯一共只有五亩地,共产出七十五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