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46章、雏鸟(第2/3页)  蜀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作决策。

    事实上,郑璞此思,正中马忠下怀。

    得闻后,是夜马忠便归相府,寻丞相诸葛亮细细上禀。

    丞相甫一知,微作诧然。

    待马忠将郑璞柳隐二人交情、互勉“建功立业只争朝夕”转告后,才释然而笑。

    不期而来,自当欣喜而纳之。

    而数日之内,皆未有消息传来,则是丞相在衡量利弊。

    固然,正值益州多事之秋,有豪族子侄携扈从请缨为国征伐,自当以显职嘉之!

    既示朝廷之诚,又可以激励有后者效仿,何乐而不为邪?

    然,其柳隐此来心志,却是想随句扶及郑璞二人同去南中。此中干系,便涉及到了授兵与否的进退维谷。

    若授职,而不授兵,其柳隐或无怨言。

    但其他豪族得闻后,必以为朝廷戒意太重,以致心有戚戚焉。

    但

    若授之与兵,又与军中律治不合。

    彼柳隐者,不过白身,寸功未竟,却被授于兵权,其余将率如何心甘邪?

    治事素来谨慎的丞相诸葛亮,自然防患于未然,不允许有如此不谐之音出现。

    一番思绪后,丞相索性将“推恩”之策,稍微推进了些。

    以“国难见义士”为由,壮柳隐率扈从投军之义。上书朝廷表请柳隐为别部司马,并特恩准其出家资财自募,合其扈从共三百人为本部。继厚待黄崇之后,再将柳隐树为榜样,供其他益州豪族自去揣测,于大汉朝廷共赴克复中原的利弊。

    自然,柳隐南下所募的部曲,亦须将其家眷尽迁来蜀中,归朝廷一并编户授田。

    如家眷不愿迁,则不可募之!

    然,思定对柳隐的安置妥当后,丞相诸葛亮又再度蹙眉。

    柳隐骤然加入,亦无异打乱了,他对郑璞的培养计划。

    本来,授职给句扶携郑璞前去南中,主要目的,乃是期郑璞早日熟谙军中行伍之事,以便为国所用。

    名不正,言则不顺。

    试想,仅句扶为正、郑璞为副,二人尚且能共筹画计事。

    若再加一柳隐,郑璞位卑,安能断事邪?

    思来想去,诸葛亮便又免掉了郑璞的假司马之职,改授以相府书佐暂代监军之职,置于句扶与柳隐之外,代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率。

    如此一来,郑璞既权不夺位,又可参与军中计事,取两全其美。

    “呼......”

    轻轻搁下笔,诸葛亮手执墨迹微润的上表,微轻吹了吹,便出声唤门外小吏,遣人将此送入宫中让天子刘禅用印。

    旋即又阖目,只手轻揉鼻根部,缓解目视过久的双眸酸涩。

    少时,便睁目,侧头将视线蔓延至窗帷外。

    那里的长屋檐内,有一鸟雀筑巢,此时正觅食归来哺育雏鸟,逗起叽叽声一片。

    唉,鸟雀亦知勤勤哺之,以期后辈茁壮健长。

    譬如当今的大汉,荆州之失与夷陵之败,带来的后果并非丧兵失土那么简单。

    尚有无数将率俊才的凋零!

    老一辈的关羽、张飞、法正和马超及刘巴都在此期间亡故,中青代的关平、马良、冯习、张南、程畿和傅肜、王甫及李朝等尽亡故!

    人才青黄不

    接,大汉亦由盛转衰!

    他被先帝托孤、被今天子托于朝政,身为肩挑大汉中兴的丞相,自当事事躬亲勤勉,哺育后辈健长成才,为国裨益。

    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侧目看了好一阵雏鸟的欢鸣雀跃,丞相诸葛亮又耷下眼帘,凝眉成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