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他长吁一口气,哥稳了!
很快65号试镜结束,来到一边,静静等待。
“66号!”
刘和伟镇静上前,主持试镜的仍旧是达叔,宫导只是最后拍板审核,少有动作。
一番介绍后,刘和伟开始了他的表演。
研墨。
给荀彧研墨,就是小书童在《官渡》里唯一的镜头。
刘和伟在道具间里翻找一会儿,拿出了五样东西,粗布短褐、布巾、假发、墨、砚。
刚才65号只披上了短褐,装模作样研墨。
刘和伟很清楚,宫黎虽然是笑着的,可实际上对65号不满意。
倒不是说一个小书童就得表现出老戏骨的演技,而是这样敷衍的态度,是对角色、对表演的懈怠。
他穿上短褐,戴上假发,将假发用布巾扎好,这是加冠。
16~20左右的书童,很大可能已经加冠了,不过“冠”是贵族才能戴的,书童属于普通老百姓,得用巾帕包裹鬓发、遮掩发髻。
不用看都知道,宫黎肯定在微微点头。
不过还没结束。
刘和伟开始研墨。
他很专业,拿墨条时,食指放在墨条的一个书童,就是曹操、袁绍,关世也有把握演个一两成出来。
“自我介绍吧...”
关世开始自我介绍,达叔不自觉皱起了眉头。
纯新人的第一出戏,没有任何经验,除了申戏的准学生算是亮点,长得比普通人帅气了一点,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演一下吧。”
达叔已经看出来宫黎对刘和伟的看好,书童已经十拿九稳,说不定还能升角。
不过他也是老油条了,文化素质可能不高,接人待物还是不错的,面不改色继续试镜,不会让这些试镜演员白来,多一次试镜经验也是不错的收获。
关世没有拿那些道具,就那么表演了起来。
“无实物表演?”
刘和伟在内的另外四个试镜龙套都颇为不解,无实物表演是很基本的一种表演方式,考验演员用自身身体反映生活实际的能力。
一些有经验的演员,有时候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磨炼自己的演技,但仅限于现代、有过实际体验的事情,例如洗头发、打扫房间什么的。
如果放在古装里,无实物表演重视的真实性、逻辑顺序性,就成了极难攻克的问题。
因为古代的东西是完全没体验过的,相当于得纯靠想象,无形之中,大大提升了表演门槛。
而这时,关世已经站定了位置,身子稍稍躬下了一些,准备开始研墨。
宫黎眼前一亮。
现在的关世给他一种什么感觉?
内敛,不引人注意。
连站位都是那么的完美,如果将整个试镜室当做镜头,关世所处的位置,就是镜头里最不起眼的地方,不会阻挡正角“荀彧”的发挥,也不影响镜头的饱满。
不会喧宾夺主,不会乱了主次。
这是在宫黎目前看来,最亮眼的地方。
不管再怎么演,演破天了,这也就是一个书童,龙套中的龙套,配角中的配角。
汉末三国时一个阶级森严的等级社会,书童的地位无疑是非常低微的。
可以说,从某种形式上他就是家奴的一种,不过是有文化有知识的家奴。
这样的角色,就是要卑微,就是要不起眼。
刚才刘和伟的表演很棒,够认真,够投入,细节丰富,但是太张扬了。
一个人的演技达到了哪怕是饰演一个龙套,依旧能吸引人的地步,是很不错。
但能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