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9章 好的开始(第2/3页)  圣唐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用交皇粮的,也不用交任何的税,也不用派人出任何的劳役。

    因此,浏阳当地的豪门恨不得把自己农庄全部依附在这些皇庄的名下,他们情愿把该交的皇粮交给自己依附的皇子皇叔,也不愿意交给朝廷。

    首先他们不用在交皇粮了,最重要的是不用服劳役,而且自己还依附在了权贵的名下,有什么事情也有人为他们撑腰。

    整个浏阳的情况和别的地方的情况基本一致,这里发生的这一切都和大唐的时候是一样的,这就是士大夫以及皇族是不用交税的。

    这一切的产生就是因为自隋开科取士以来,整个的朝廷用人方式就有了本质的改变,本来是依靠举荐,也就是当官的举荐当官的,因此朝政就把持在一小撮文人手中。

    隋朝开科取士之后,就打破了这一传统,也使得底层文人有了为国效力的途径,也打破了朝政被人把持的局面。

    虽说开科取士有了很大的转变,就是从几大家的执政改变为士大夫们把持朝政了,到了明代就更为明显了,这是闲话,就不再多说了。

    但是自开科取士以后,这一弊端就已经有了端倪,那就是士大夫们开始把持朝政,也就是说皇帝通过控制士大夫而控制整个国家的治理。

    为此,士大夫们也为自己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就是不用交税,皇帝的心思本来是不错的,就是想让这些士大夫们不用再为生计奔波,而将心思用在国事上,可是这一政策却是被这些自以为聪明的士大夫们所利用。

    浏阳就是这个情况,普通地主或是大户,将自家土地记录在士大夫名下,就可以不再向官府交税,虽说这些人还是要讲税收交到了这些士大夫,但是却不会被重复征税或是增加交税,并且不用服劳役,可说利益还是有的。

    士大夫们这样做,说白了就是与国争利,国家应该收的税收没有收上来,就只能是向底层农商征重税,重复征税!如此一来就使得底层农商生存艰难,不得已就只能揭竿而反!

    而历史上,无数的朝代都是死于这样的结局,这就是土地兼并的恶果,所以说真的应该感谢共产党新中国的对土地的政策。

    在历朝历代中,有无数的名人都想对土地兼并还有官绅不用交税下手整治,可却是没有一人有好的下场!

    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张居正变法,还有雍正的新政,尤其是雍正皇帝谁虽然贵为皇帝,九五之尊,推举新政也是困难重重,即便是推举新政成功,并且沿用至今,但却是被人辱骂了几百年。

    是谁在骂他,当然是识字的文人仕子们,因为新政规定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如此一来,他们就不得不种田做工来养活自己,就不能再将土地挂在士绅官员的名下来躲避收税了。

    想想以雍正皇帝的身份来推行新政,依然是如此艰难,简直就是以一人对方全天下的士绅,可想他有多难!

    也可想想前面说的那几位下场有多惨,丢官罢爵、丢掉性命还是轻的,被文人仕子辱骂千年才是最悲惨的,雍正皇帝不就被骂了几百年吗?

    浏阳因为离得潭州最近,也使得这里的土地兼并格外的严重,这里的情况,马从也是知晓的,但是他却是可以将自己的庄园交给陆晏打理,随便他怎么折腾都行,只要这处庄园还是他马从的就行。

    而陆晏只是在岳州有一处不大的庄园,这还是因战功,马殷赏赐给他贴补家用的。

    陆晏已经向着浏阳进发了,他此时心情还是很彷徨的,他也是知道浏阳的情况,因此他要想在浏阳有所建树,那就得向这些皇庄下手才行。

    马希声只是将浏阳的税收全部划归他使用,也就是说浏阳的税收全部用来研发新装备,可是据陆晏了解,诺大的浏阳一年并没有多少银子的税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