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拍摄(二)(第1/3页)  叫我导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个好演员的标准是什么?

    不同的观众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敬业、认真、演技、品德这些都可以成为一个好演员的标签。

    沈青作为导演,标准很简单,两个字:相信。

    让观众相信这个角色,就应该是这样的。

    短片的第二个镜头,是一个三秒钟的丈夫半身近景。

    近景是最常用的几种镜头语言之一,用来展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重要的是能够表达情绪。

    情绪对于角色来说,尤为重要。

    当演员的情绪到位,观众就不会出戏。

    周星星常常在无厘头的电影里,作出夸张表情,观众会发出笑声。

    那为什么其他所谓的喜剧演员,也学无厘头,只会让人觉得尴尬?

    因为观众不相信。

    没有情绪,角色虚假,凭什么能笑出来?

    “一个时长只有5分钟,300秒的短片,总共几十个镜头。但是我在开场,单单给你留下3秒钟的个人镜头,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嘛?”

    沈青在丈夫这个近景画面,连续ng十次以后,叫所有人都停下,接着走到张起元的面前,大声的问道。

    “意味着这个画面很重要?”

    张起元语气有点惊慌。

    他是科班出身,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沈青一直都不满意。

    张起元有点怀疑自己了。

    沈青看着张起元的样子,就知道他其实不清楚,指着一旁的周谛听:“场记,你告诉他。”

    周谛听感觉像是上学的时候,被老师突然间点名回答问题。

    他咽了口唾沫,脑浆一片混乱:“爱因斯坦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个镜头三秒钟,刚好是短片时长的百分之一。”

    沈青的眼皮跳了跳。挥挥手让他别说话了。

    “你,决定了观众从一开始,相不相信这个故事。记住情绪,融入角色的情绪里面。”沈青拍拍张起元的肩膀,“这个镜头,远比你想象的要重要。”

    “重来。”

    画面里的丈夫,正呆呆的坐着,表情凝固,似乎在回忆着和妻子的过去。

    时间过了三秒,但是沈青没喊“咔”。

    所有人都不敢出声。

    摄影机持续记录着张起元的表情。

    张起元坐了有几十秒,或者是一分钟,他不清楚。

    也不敢开口问何时结束。

    只能保持着刚才的姿势和角度,呆呆的坐着。

    有人做过一项实验:当人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长时间面临焦虑时,脑中会不自觉的浮现自己过往的事情,以此来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感。

    这是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

    张起元就是如此。

    他坐着坐着,就想起了自己大学时候的事情。

    明珠戏剧学院的表演班,每学年都有一次期末表演考试。一个班的学生,对经典电影的片段进行模仿。

    张起元从来没有做过一次主角,都是配角。

    他不服气,觉得自己不比其他人长得差,为什么不能演主角?

    表演老师对他说:“张起元,那是因为你的演技还不够。”

    但是老师没说,什么样的演技才算足够。

    从大学毕业已经第三个年头,跑过大大小小十几个剧组,做过只有几句台词的特约,也出演过小成本电视剧《送你归乡》的男三。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演男三的时候,一晚上都睡不着,喝了7瓶啤酒,吃了五包花生。

    但可惜的是,《送你归乡》这部电视剧,听名字就是扑街货。不仅没有一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