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那个地方是一处高山,在高山上有一位老僧守着一幅图,这幅图乍一看是“春宫图”,然而就在达世茫然时,酥油灯烛影一照,“春宫图”变成了“白骨图”,达世愕然。
显然,这是一幅劝世春宫图。
然而达世看完后,他回到寺庙后,却对这样师父说。
达世说:释迦牟尼在29岁前,仍过着世俗的生活。但我从5岁起,就过着他遁世后的苦行生活。为什么?成年人会觉得释迦牟尼佛很伟大,可以抛家弃子,舍弃荣华富贵出去修行;小孩子的回应就是最本能的,特别是刚刚体验到被父亲抛弃之痛,于他来说,我没有感觉到释迦摩尼多伟大,我现在就苦,我立刻哭给你看。
当时,他的师父沉默了。
达世又道::我们怎知他的觉悟,不是直接由世俗生活引起的?师父,我们严守僧人的戒律之后,应许给我的自由在哪里呢?我们发誓禁欲,但应许给我的满足在哪里?释迦牟尼曾说过,你不应道听途说接受我的教诲,除非你明白我的立场。所以,我们必须抛开成见,才可以真正学习,有些东西我们必须拥有过,才可放弃。
于是,他又说:佛祖在出家前,是一个坐拥天下、后宫粉黛三千的太子,他难道不是看尽繁华后才看破红尘?
达世这时说出了电影中现在回想起仍然让程煌难忘的名言。
达世:我们必须拥有过,才可放弃。
最终达世的选择了放下半世修行,踏入名色红尘。
达世还俗了,去找琶玛。
达世却没有想到,琶玛看着为她还俗的自己,带着责备的语气告诉他:
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安慰你一会儿。
受伤的达世盯着琶玛的眼睛:真的吗?如果是真,我会在日落之前离开。
而在日落之前,琶玛选择了来到树林,就在丛林山野间,两人紧紧相拥...
自此,达世满足了他第一个欲望——色欲,破了色戒,从此开始了美好的生活与琵琶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不久后,达世有了第一个儿子,达世的爱欲满足了。
后来,达世又靠着他的智慧,获得了第一桶金,达世的物欲也满足了。
之后,达世靠着第一桶金成为了一名农场主,雇佣许多仆人,生活越来越好,达世的名欲也满足了。
在这过程中,达世终究没有经受住红尘物欲的侵染与诱惑,他开始变得自私,不惜为自己利益而迫害他人。
甚至还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天竺女人看上了达世,对他抛媚笑,达世这时甚至会心痒难耐。
这时,他曾经爱的琶玛,不再是他的最爱。
不久后,他与那位天竺女人偷情时,琶玛回来了,达世慌张的让刚完事的天竺女人离开,天竺女人鄙视地对达世说:“冷静点!怕什么?反正她说过,这一切迟早会发生的。”
正是这句话,让达世在震惊、羞愧中情绪中意识到了自己的丑态。
显然琶玛知道,他早晚会出轨……
他的内心受到冲击,他感觉自己有多不对劲了。
他一直以来都是在追求内心的自由,追求解脱,追求佛应许的境界。
可他一直在做什么?
也是在这时,他的师弟带来了他的师父圆寂前写给他的信,信里一句话击溃了达世:
——我知道,我的业仍未完,我会再次轮回,我们会再见面。
——届时你能告诉我,什么比较重要,满足一千个欲望,还是战胜一个欲望?
达世这时才幡然醒悟,人生一世,学会克服一个欲望,远远要比满足一千个欲望更为重要!
因此,他再次剃去长发,穿起僧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