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官府到时能定期把配给的粮食,准时发下来就算对得住河工们了。
“文亮啊,到工地上要带着他们两个,公家交待的事情你们听着做,不要和人家吵,有什么事情找老马和宋五,千万不要自已去找人.....还有千万不要瞎跑啊...”
“小四子,到了地方什呢事你都听你大哥的,不要一个个瞎主张,还有我再跟你说下子,你千万不要带你侄子到外面瞎跑...”
在两个老人不放心的嘱咐声中,陆家三人用扁担挑着被褥和工具离开了家门。除了穿的衣服不同,看上去跟陆四前世出去打工的民工没什么两样。
外面,村上要出河工的都陆续从家里出来,大人小孩依依告别。陆四就见到周二嫂抱着儿子大宝正拉着丈夫的手说着话。
“文亮呐,走啊!”
不远处也要去挑河的邻居蒋魁朝陆家这边叫了声。蒋魁年纪和陆文亮差不多,都是四十几,不过却是个光棍。
“哎,嗯哪,走了!”
陆文亮应了蒋魁一声,回头朝他爹陆有才说了句:“那爷,我们过去了啊。”
“去吧去吧,迟到了公家说话。”陆有才摆摆手,示意儿子放心去就是。
“妈,等我家来带好东西把你吃。”
广远将系着爷儿俩被褥的扁担担在肩上,转过头跟他娘咧嘴笑了笑。
“你自已吃饱了就行,生活苦,想吃什呢叫你爷去买。”田娥偷偷抹了把眼泪,她真是心疼自已的丈夫和儿子。
“周二哥,走吧。”
陆四叫了声和妻子正说话的周旺,周旺应了声在妻儿恋恋不舍的目光中向陆家三人这边走来,然后几人同前面的蒋魁一起往村口走去。
村口,已经到了好几人,都是大团村出河工的,其余的人也陆陆续续到齐。
大团村总共有23户人家,按官府一户出一人的说法,理论上就当有23个壮劳力一同去淮安。
但实际上却只有17人,其余人家要么是以粮代工,要么就是花钱请人的集合点王家社离陆四他们大团村有十里路,这一带的地名多带有团、社、灶,垛,是早前烧灶煮盐遗留下来的地名,特别是带灶的地名特别多,如三灶、六灶、十七灶什么的。
上了官道,陆四就看到路上已经有好多队伍在往西边去了。多的三四十人,少的七八人,都是如他们一般挑着被褥,拿着工具的乡民。
奇怪的是,有的队伍中竟然还有女人!
陆四想大概是这些女人们的男人不在家,又舍不得多出钱粮便自已顶了吧。
瞅这些妇人的身板,陆四不认为自已干起活来会比她们强太多。
因为都是一个片区的,各村的河工们都是乡里乡亲,很多还沾亲带故,因此路上打招呼的就多了起来。
随着太阳的升起,渐渐的官道上就热闹起来了。
陆文亮也在跟人打招呼,对方是他奶奶娘家那头的,论起来和他平班,叫陈大佐。
陆四也见过陈大佐,三年前他大伯哥三给奶奶过八十冥寿时,陈大佐兄弟几个代表奶奶娘家老一辈人来过。
不过双方的来往也就限于这些大事了,平日已经不大走动,毕竟陆四他奶奶都过世三十几年了。
因各村队伍都急着赶往王家社,所以陈大佐跟陆家这头打完招呼就回了队伍。
离王家社越近,各村前来汇合的河工队伍就越多,远远看着怕是得有上千人。
“乖乖,这么多人啊!”
陆广远还是头一回看到这么多人,既是吃惊也是兴奋。
“这才多少人,马到了淮安你才晓得人多呢。”
宋五随口说了句,示意众人先在这里等着,他去找里长老马问下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