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春秋战国有点乱,稳健,才是生存之道。
且看今身……徐长生本体的故事,融合今身记忆才六年,简简单单。
今身成长的故事,是在徐长生长大懂事后,听父亲徐孟说的。
话说,六年前,徐长生过百日。
徐孟家贫,壮年少妻,养育四个娃,三儿一女。老来又得子,取名长生。
人丁兴旺,徐孟自然欣喜万分。
俗话说,皇家尊长子,百姓疼幺儿。
徐孟决定给小儿子过百日。
穷家穷过活,自家有水煮的小鱼小虾,又从族长家里借了二斤米粮。饭菜丰盛,跟过年似的。
小家门户办喜宴,族长自然也是看不上眼的。虽然,徐孟邀请了族长,但是,族长不会来。没啥好吃的,更没有酒。
说实话,族长家的剩饭剩菜都要比徐孟家的喜宴强。
不过呢,族长还是给了徐孟一小块咸肉,这也算是非常大方的。借粮赠肉,徐孟记恩。
毕竟,族长家也没有余粮啊。
百日宴这一天,徐父邀请了穷亲戚近邻居,欢聚庭院,热闹一番。
恰巧,有一仙风道骨的老者路过门口,想讨一碗水喝。
徐孟盛情邀请老者吃饭,一碗稀汤米粥,几条咸鱼小虾,真正纯朴善良的待客之道。
茶饭笑谈之间,徐孟兴奋不已,又从屋里把自家小娃儿抱出来,给众人观看。
只见孩童细皮嫩肉,白里透红,竟似金雕玉凿般可爱,而且娃娃又不怕陌生人,乌黑的眼睛溜溜转,引得众人赞美不已。
老者慈眉善目,仔细观察徐父怀中婴儿,先皱眉,后舒展,最后也赞道:“此子骨骼清奇,面相长寿,睿智聪慧,福缘深厚,必成大器。”
众皆赞美道喜,徐父甚是高兴。
老者又问徐父:“这娃六岁生辰,吾欲收之为徒,传授终身所学。可否?”
这是要收关门弟子呀!
当然是好事啊!
要知当世:春秋争霸,战国称雄,乱战纷扰,民不聊生。
百姓子弟,终生忙碌于兵战杂役,农耕渔牧。温饱不保,更难修学。止识钱币斤重,或学家传生存技巧,其实难有出息。
普通百姓子弟,能够拜师学艺,那是求之不得。识文断字,修学本领,肯定是祖上十八代积德行善,还带冒青烟!
老人家貌相周正,感觉不是坏人。而且,六岁收徒,徐父也不担心其它。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乱的年月,能养活自己一家子,又多一张嘴,都是不容易的。
徐父心中自然是高兴的,急忙问道:“不知老者尊称?”
只见老者抚须言道:
“吾乃深山老林一隐者,姓王名禅,今日欲去东海寻友聚会,六年后方能归来。
你若同意,六年后的三月十五日,我自东海归来,带他入山修学十年,学成下山,自有一番荣耀。可否?”
众亲近邻也都支持道:“使得,使得!”
“这是好事啊!一定要去修学本领的!”
“嗯!”
徐孟自然而然道:“同意同意!万分感谢!我先代娃儿谢过老先生!”
饭茶停箸,众人散去。
老者临走时,取出三卷竹简,交于徐孟,言语道:
“我观你家娃儿,三岁才能识字言语,可自学之。六载归来,我自检查一二,以观成效。”
徐孟代子言诺:“谨遵先生教诲,定当苦学本领。”
老者点头满意。
“你前去带路,送我到海边,找一处僻静的水域,吾自乘舟归去。”
“先生不坐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