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廊亭诗会(第2/3页)  别惹这位公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水绕长安。

    这听山池正好位于渭、泾、浐、灞四条河水的交叉处,在这湖面上,隐隐能听见终南山中鸟兽鱼虫的鸣叫,端的是格外奇妙。因此不论是诗会,或者青楼画坊的选魁,大都选在此处,连带着周边区域也格外繁华。

    原本赵晴赵海是乘车而去,可是出了长安城东门后,反而下车步行,提前感受那种气氛。

    听山池上画坊众多,此时正有一人拿着纸张在这沸腾的街市中穿行,口中不住地吆喝:“王鋆公子新作问世!”路边摊贩闻言便纷纷掏出些许银钱将那纸买下,然后贴在自己的铺面一侧。接着便是攒动的人头纷纷望来对那诗作摇头晃脑的品鉴一番。

    赵晴自然是喜爱诗词的,知道赵微这首好极,却碍于才学有限,并不知道是好到了哪种程度。于是便想往那些人群中扎堆去听上一听。

    赵海则是憋着一股劲要在今日一鸣惊人,此时就有些不耐,不停的催促赵晴快些走。

    此时时间尚早,诗会尚未正式开始,现下流传出来的,不是些早到之人的开胃前菜,就是些昨夜留宿青楼之人的作品。

    听山池附近一般也就早上这一会儿最为热闹,毕竟真正疯狂的,大约都是在凌晨,一群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在酒精和美色的刺激下,往往都会传一些佳作出来,正午时分,也就会逐渐冷清了。

    今日有些不同,这些人都听说了这场齐家诗会,约莫要持续到下午申时,此时人头攒动更盛往昔。

    赵晴赵海二人赶到廊亭时,诗会已然开始了,众人三两一堆,或是等待欣赏佳作,或是在一旁谈笑叙旧,猜一猜灯谜,又或是独自一人皱眉苦思然后装模作样一番,只待众人都已写就,自己再将早已做好的诗句写出来,以图一鸣惊人。

    赵海其实就是这般心思,这种事情无可厚非,哪位读书人不期待自己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呢?

    进了廊亭赵晴就和赵海分开了,径直去了女眷多的那一侧。

    宋家小娘子乃是当朝礼部尚书的孙女,家中礼教相对严一些,平时极少出门,此时难得出来一回,害羞的紧,便拉了个帘子隔出来一片空间。

    这帘子其实也就只能挡住样貌,却是挡不住婉转的嗓音和妙曼的身姿。闺中好友之间时不时的娇笑声传出,惹得不少才子注目遐想一番。

    “王公子确实是好诗才呢,一首冬日咏梅,当得上是第一了。”

    这位王公子姓王名鑫,颇有才华,其父名为王鋆,更具才名,祖父为当朝三司使王宙。这王家诗书传家,在京城里可谓是一段佳话了。

    这王鑫心中得意,嘴上却是谦虚一番,遥遥的朝帘子后的宋洁施了一礼。见赵海面色有些不愉,便问道:“不知赵二公子有何佳作?”

    这赵海憋在房中一连数日,一门心思想要一鸣惊人,将准备多日的诗写出来,不料递到众人手上后,只是一些礼节性质的赞叹,连一丝涟漪也未曾溅起,心中自然有些不痛快。

    此时王鑫继续说道:“你家哥哥今日可曾来了?听说令尊昨日还赐了字,如此年轻便有了字,想来才学定然不凡。”

    旁边夏公子接了话茬:“我看未必,早就听人提起,此人可是一直在边远贫瘠之地讨生活,逃难才来的京城,想来即便有才,也无非是些庸才。”

    王鑫闻言笑道:“夏公子此言差矣,家父昨日曾参与了赵家的认祖归宗大典,赵大公子仪表堂堂,气度风采都是没得说的……”

    这夏公子言语中虽是向着赵海,可明显是不还好意,和王鑫一唱一喝间,赵海心情反而更糟。

    “一乡野粗鄙之人,能有什么才学!”

    王鑫听到这等兄弟阖墙的话语,心中已经乐开了花,他总是一副坦荡模样,实际是起着挑拨看笑话的心思。此次参与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