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曾说“八阵既成,至今行师,庶不覆败矣”,这说明八阵图虽然是用于进攻,但却是防御性进攻阵法,核心力在于,确保不败才是第一位的。
这既源于诸葛亮用兵的谨慎,也是与魏强蜀弱的客观现实条件相适应的。
以兵种协同,用八阵图将步兵,弓弩兵、车兵、骑兵等规划一体,结合弓弩兵、长枪兵、刀盾兵交错配置在阵中。
阵的外围布置鹿角等障碍物,并部署二十四阵骑兵于阵后,行则居前,止则居后。此外,由于步兵,弓弩兵的自我防护能力弱,容易遭受魏国骑兵的快速突击,诸葛亮以车为掩蔽物,来作为蜀军的防护。
而作遮蔽之用的车,也正是诸葛亮所发明的适用于崎岖蜀道的木牛流马。
八阵图的实战运用,在战斗开始后,当敌骑发起攻击时,阵中的弓弩兵首先向远处发射劲弩,当敌骑冲至数百米距离时,阵中的弓弩兵快速发射“元戎”连弩。
当敌骑冲至阵前时,长枪兵使用特制的竹枪击刺敌骑,当敌骑冲入阵内时,阵中的步兵以各种短兵器搏击敌人。
同时,骑兵从两侧迂回到敌骑侧翼和背面,实施侧击和围击,当敌骑撤退时,骑兵可进行追击或截击。
如遇山地遭遇战,面临骑兵左右夹击时,步兵从行进转入防御,把车部置在阵外,排成锯齿状,阻挡其冲击。
在八阵图中,诸葛亮以“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的布阵,加之诸葛连弩、木牛流马的使用,使八阵图成为一套集团化作战的阵法,相当于将原来传统的二维布阵,升级为近三维空间。
在与魏军对阵的蜀军,不单单是一个军队,而是近乎于拥有变形金刚能力一般的杀阵。
如果是变形金刚对阵,即使是我们现在的常规部队,那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进入阵中的魏军,遭受的是多层次、立体式的高维度对低维度的打击,为什么是高维度,当质量的密度和能量,在进行不断的变化时,就可以影响到空间的形态。
当时,八卦阵并不单单是地势和阵法中的军事力量,而是结合了所有的力场,强化了八阵图的空间力量,并大幅降低了进入八阵图中敌军的心智,和维度认知能力。
这也是八阵图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失传的部分,除了地面的部队和地势的结合,还有另外一个强大力量,那就是至今仍不为世人所知的空间阵法部分。
这个八卦阵,是属于防御性阵型,布局四平八稳,没有明显的弱点,任何方向遭受攻击,相邻的阵可以给予支援,有效地削弱了曹魏骑兵的冲击力。
我正琢磨着维度空间在军事上的作用时候,脑子里又想起那个声音,不用觉得古人多么了不起,你是“王国清”是我们金手城的“王”
我还在意识空间里,居然也能被他在意识里通话,他用的是什么信号?
不过我还是想琢磨一下维度空间,和阵法的事情,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学习一下三国中这些人物的本领总是没错的。
而八卦阵就是自己熟悉,且力量强大的阵法,没想到自己从小到大,就这么一点兴趣爱好,现在还成了自己要赖以生存发展的知识点了。
而知识就是力量啊。
但八阵图也有瑕疵,八阵图投入大量兵力构筑防御阵势,导致进攻能力不足,担负主要攻击任务的骑兵力量薄弱,战术单一,只能在防守反击中发挥有限作用。此外,“进无速奔,退无遽走”的战术安排,造成其快速机动能力不强,容易贻误战机。
诸葛亮数次北伐,虽从未倾覆,却也无大的斩获,这与八阵图战术的使用不无关系。他又何尝不想出奇制胜,只是对他而言,在兴复汉室理想的背后,是魏蜀实力的巨大差距,难怪杜甫感慨“出师未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