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童子引路,圣十玄随后,数息后,三人走入洞府。
走入洞府后,圣十玄发现,原来这里别有洞天。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青石小路,路宽不过丈许,一直延伸至千丈外的一座桥边。
桥身宽三丈,长百丈,横跨一条百丈宽的金色大河。
此河向两边延伸,看上去无穷无尽,不知长度几许。
稍远处,一片群山,山上山下古木丛生,山势奇险,众山呈环抱之势,延绵更不知几亿里。
由山脚至山罢,身形微震,化作十丈身躯,依然是盘膝跌坐。
“十玄,抬起头来。”
灵台上传来菩提老祖的话音。
圣十玄闻声,微一俯身。
“是!老祖!”
言罢,缓缓站起身形,目光看向灵台。
菩提老祖点点头,笑道:“十玄,可知我为何唤你前来?”
圣十玄摇摇头,拱手拜道:“晚辈不知,请老祖点拨。”
菩提老祖嗯了一声,右手缕了一下胸前长须,笑道:“为了你的心。”
“我的心?”
圣十玄闻言一愣。
“难道我心魔未净?”
想到此处,他不由得暗暗内视本尊。
“非也。”菩提老祖见状,笑着摇头,“你可见本殿之名?”
一听菩提祖师这般问话,圣十玄当即点头,应道:“已见之,名为‘慑心殿’。”
“嗯,”菩提老祖点点头,“可知其意?”
“收心之意。”圣十玄俯身答道。
菩提祖师满意地点点头,随后一摆右手食指道:“还不够。”
听闻此话,圣十玄心里有些明了。
他俯身道:“愿听老祖教诲!”
菩提老祖微微一笑,说道:“人教有云:‘养心莫善于寡欲’,此为寻心之意。佛教有云:‘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此为佛家观心之法门。道教有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此为道家修心之本。然,若此三类单论,不足以为心。”
听得此话,圣十玄顿时心里有些疑惑。
他早闻菩提老祖人佛道三教精通,乃天下少有之大圣,但是刚才后者的一席话,却令他有些不解。
于是,他对着老祖抱拳问道:“难道三教还有所不一?”
菩提老祖闻之,点点头:“心境定形行。”
圣十玄听罢,微微摇头。
菩提老祖一抚银须,接着说道:“人教养形,讲敬、讲天命、讲天理、讲入世,为治世。佛教养心,讲净、讲解脱、讲如法、讲出世,为治心。道教养气,讲静、讲自然、讲论道、讲避世,为治身。”
圣十玄闻听,点点头:“如此之说,三教可谓: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此话一出,菩提老祖顿时一脸的惊喜,他未料到,面前的这个小后生竟会如此聪慧至极。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为人教至理。”菩提老祖道,“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是为无心。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如来所谓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听闻此话,圣十玄心中闪过一丝明朗,他明白,菩提老祖讲的这是人佛之道。
“多谢老祖释惑!”圣十玄一抱拳说道。
菩提老祖见状,摆摆右手:“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