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9章 起义失败(第2/3页)  大上海190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怕海关盘查,竟然将好不容易从日本购得的七十余支精良步枪全部扔入近海里,造成武器弹药匮乏,革命形势遂急转直下,不容乐观。局面如此严峻,多数同志主张将起义展期举行,而其中不乏临战退缩的懦夫孱头,如胡毅生、姚雨平等辈。这三路领到人的起义意志都不够坚定,而且借故逃避,致使这三路选锋队无人领导,又这三路士兵无法及时领到武器,未能及时参加战斗,因此实际上进攻清军的只有黄兴这一路人马,后来其他三路领导人陈炯明、胡毅生和姚雨平还是带着队伍赶来了,但是没有能够及时互相接应和支援,各路队伍虽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彻夜相攻,但都先后失败,黄兴在此役中被子弹击中断了两根手指头侥幸脱险。赵声、胡汉民由于没有及时领到战斗武器,二十九日才率200选锋队员出发,于三十日凌晨才抵达广州城外,但是此时大势已去,只能返回。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86人死难,这些的遗体暴露在广州接头近五天都五人处理,最后还是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险挺身而出,不顾满清当局禁令,以《平民日报》记者的公开身份于5月3日组织了一百多收尸人,把散落并已腐烂的七十二位烈士的遗骨收殓。正在美国旧金山为此次起义募捐的孙文等人得知起义失败、骨干皆尽阵亡的消息之后痛不欲生。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这次起义爆发之后,全国各大报纸争相报道具体详情,有人讥讽说黄兴为屡败屡战的“常败将军”;也有人说,黄兴是上马杀贼、下马草檄的英雄;还也有人说,黄兴只是半吊子的军事家,自他掌管兵枢以来,几乎无役不从,无役不败,这样吃败仗吃得太多了,难道他自己都不觉得惭愧吗?

    萧震雷在报纸上看到这些人的讥讽,心中颇为愤怒,以铁血救国党秘书长的身份,以曙光为笔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片文章,文章说,起义之初,黄兴明知此役不可为而为之,乃是迫于革命存亡续绝之交,不得已而为之,发起此役虽败,但革命精神不死,宁死于战场,也不未战先溃,这是何等气概?讥讽黄兴的这些人也不想想黄兴是拿着什么样的武器与清军战斗的,那等于是徒手搏虎,这样起义一次又一次,每一次都等于是在拿命玩,仅仅一次就够人敬佩的了。黄兴在看到萧震雷的这篇文章之后,对萧震雷颇有知己之感,还专程委托宋教仁送来了一份信,言辞恳切。萧震雷接到信件看好立即写了一封回信托宋教仁转回,他在信中表示希望能与黄兴会晤。黄兴表示也十分愿意与萧震雷见面,将尽快安排时间和行程。

    却说冯如刚刚从美国回到国内,陪着父母过了一个月的宁静生活后就向外界宣布准备在广州郊外进行一场飞行表演,这当时让国人十分兴奋,可以他的飞行表演还没有举行就爆发了广州起义。

    随着革命高潮的即将来临,清政府怀疑冯如与革命党有关系,对他越来越不放心,他们不仅取消了冯如的飞行表演的计划,而且还派人监视冯如的行动和生活,反动政府的昏庸和腐败,使冯如非常失望,他时常仰天长啸,深感自己生不逢时,报国无门。

    这一日,他在家中长吁短叹,助手朱竹泉进来道:“先生,郑先生来访!”

    “郑先生?哪个郑先生?”冯如有些意外,感觉好像没有认识姓郑的先生。

    朱竹泉道:“就是一个多月前,咱们回来在香港停靠住宿时求见的那位郑先生,振华公司萧震雷派来的人!”

    冯如皱眉道:“是他?这样吧,你让他进来,我当面回绝他,绝了他的念想,免得以后他再来,被那些盯梢的看见了可不好!”

    “是,先生!”

    不久姓郑的先生被朱竹泉带进来,冯如问道:“先生为何又来?如上次不是跟先生说得很清楚了么?”

    姓郑的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