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六章 县志上的记载(第3/4页)  我有一株大树分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黑白相间的条纹。可惜那个时代没有动物保护,人们大量捕杀,有几十年我都没听说谁再捉到过了……”老爷子叹息道。

    听对方说出大灵猫的体貌特征,徐磊有点相信,也许这些动物真的深山中存在过。

    不过将兽属翻阅完毕,徐磊并没有找到关于穿山甲的描述。

    他有些不甘心,出声问道:“老爷子,咱们县志中记载有穿山甲吗?”

    “有,在药属里边,第一个就是。”徐家德很肯定的回答。

    闻言,徐磊再次翻找目录。

    还真有“药属:川山甲,其物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

    看完后,徐磊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心情。

    《唐桐县志》里边明确记载,以前山中的确有穿山甲出没。

    “老爷,你亲眼见过吗?”徐磊再次问。

    “没有”徐家德摇摇头,“当时编纂县志时,我们参考了光绪年的老县志,里边就有穿山甲的记载。当时我也困惑,特意找了很多老猎人求证。其中一个人说自己抓到过,还拿了几块甲片给我看。”

    对于自己亲手编撰的县志,老爷子非常熟悉,很多条目至今记忆犹新。

    说完,他好奇的询问:“怎么,磊子你在山中见到穿山甲了?”

    “嗯”徐磊点点头。

    面对徐家德老爷子,他没打算撒谎。

    徐磊心里明白,自己提那么多问题,目的表现得很明确了。

    即使不说,老爷子也能猜到。

    当然,这件事情给老爷子说了也无妨。

    接着,徐磊把拍摄视频打开,让对方观看。

    “还真有,看来当年记载没有错误。”徐家德感慨一句,神情又变得凝重:“磊子,我从电视上看过,穿山甲在野外已经不多了。尤其咱们唐桐县内,估计更加珍稀,否则也不会这么多年没人见到。这事儿你别告诉别人……万一传开,肯定会被惦记上。”

    “放心吧,老爷子,我也这么想的。”徐磊忙点头。

    他本来打算叮嘱对方几句,没曾想老爷子觉悟比自己高多了。

    聊几句闲话,看时间不早,徐磊起身告辞。

    刚出门走出不到二十米,正好碰到老牛头赶着两头黄牛回村。

    对方高兴的打招呼:“磊子,我还准备这两天抽空去找你呢”

    “牛头爷,有啥事儿?”徐磊反问。

    老牛头本名叫徐善国,和徐磊爷爷一辈的。

    这人和牛打了一辈子交道,年轻时帮着大集体生产队放牛,后来又当上牛经济,现在六七十岁,还一直养牛。

    “这不是放假吗,昨天有游客到咱们村游玩,看上我家那几个竹筐,想掏钱买走。一个给五百块钱,我心里有点发毛,就想找你问问。”

    听对方一说,徐磊才想起这老爷子除了和牛打一辈子交道,还有编织竹器的绝活儿。

    徐磊以前听爷爷讲过,早年老牛头手艺在十里八村很有名。

    经他手编织的竹器不但结实耐用,而且样式独特,非常漂亮。

    比如农村常见的竹筐,老牛头也能做出新意。他单纯用青竹篾在筐身上编出“福”、“吉祥”、“双喜”等各种文字,不用任何颜料涂抹。甚至还可以编出鱼、鸟类等各种图案。

    每到逢集,老牛头只要把编织的竹器拉到街上,立刻就引来人们争抢购买。

    往往半个小时,售卖一空。

    老牛头每次和人说起这段经历,脸上也是满满的自豪。他们家现在住的三间大瓦房,大部分钱是老牛头当年搞竹编挣来的。

    说起来,青山镇以前很多村子有大片竹林的,不少人祖祖辈辈是竹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