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粥场济民(第2/3页)  儒圣神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精致的鼻子,如樱桃般轻薄如翼的小嘴,荡漾在精致无暇的脸上的笑颜,妩媚动人。

    颊间微微泛起一对小酒窝,淡抹胭脂,使两腮润色得象刚开放的一朵琼花,白中透红,丝绸般黑色的秀发随意的飘散在腰间。

    身材纤细,蛮腰羸弱,显得楚楚动人,还有那白质修长的脖子,长的倾国倾城,风华绝代,不需粉黛便天姿国色,艳冠群芳,整个人秀美如画。

    头上斜插一簪子把发挽起成一简单发鬓,余下的乌黑青丝垂于腰间。

    我竟然有这么个清丽脱俗的妹妹?卢旭愣住了。

    察觉到兄长火辣辣的目光,卢阳欣怯生生喊了一句“二哥”,有点小羞怯的低下头。

    卢旭瞬间回过神来,连忙行礼道:“大伯,小妹。”随即坐在卢阳欣对面。

    这个世界也讲究食不言睡不语,越是豪门大族规矩越是森严,卢家祖上也有过这些规矩,不过如今却没有那么多苛刻的家教,毕竟卢家到卢成德这辈才开始崛起,家里人丁稀少,倒是很团结。

    早餐很实在,熬的粘稠的小米粥,几碟开胃的小菜,今天的主食是大馅素包子,真正是皮薄馅大,调制的很有味道,吃的卢旭很是满意。

    卢旭想了想,开口说道:“大伯,如今城中难民遍地,怎么不见官府开仓放粮?”

    卢成德眉头一簇,无奈的说道:“县内粮仓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

    “怎么会?沅陵县土地肥沃,粮产丰富,每年入库的粮食不在少数,怎会无粮?”

    “哎,前些阵子王毅节度使与南方沼人作战,讨得朝廷旨令从附近几个县城调取军粮,沅陵县便是其中之一,如今县内粮仓也是所剩无几,吴县令为这事都快愁白了头。”

    卢旭犹豫了一下,说道:“大伯,我想出些银子,建个粥棚。”

    卢成德听了一时没有说话,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大伯,两年后院试,这些能积些福德名望,这就是我的私心了。”卢旭娓娓说来,到此一笑,又说着:“我知道大伯为难在哪里,粥场一事虽小,却俯仰民意,事关体制,这涉及到民望和朝廷的问题,本来只有官府才可施得!”

    “可是这里可以打擦边球,灶君庙初立,而灶君神职便是生火做饭,一餐平安,我得灶君救命之恩,不但要为灶君大人立庙,更要为灶君大人传播神恩,凡在灶君庙前拜神一炷香者,可得灶君大人恩赐的米粥一碗,灶君大人是城隍大人册封的正神,新神初立,恩泽信徒,传播信仰,谁也说不上话来!”

    “当然,就算这样,我也只建一个粥棚,多之,恐我不能消受,只是要粥汤插箸不倒,侄儿出五百两银子,能使一些孤寡难民存活,就算是我的心愿了,大伯,你看怎么样?”

    一个粥棚可使数千人喝粥,借此传播神恩,使本来走投无路的难民有个活路,这一举多得,恩泽乡里,却都被说的滴水不漏。

    卢阳欣抬起头,灵动的美眸诧异的望着堂兄。

    卢成德怔怔看着卢旭,心里有着酸热涌了上来,欢喜的说道:“旭儿,你长大了!”

    “你说到这份上,我怎么会不同意呢?行,就建个粥棚,大伯再添五百两,为你积些德行。”

    “谢过大伯。”

    ………

    吃过饔餐,卢旭便回到小院拿着银钱,带着小楠以及两个家丁四个护院出门而去。

    他先去了米行,买了十数大袋米面,受难民影响,米价贵了三成,之后又来到庙司坊灶君庙前,在家丁护院的帮助下架起了几个大锅,然后点火………

    熬粥!

    这番动静,自然惊动了四方的百姓难民。

    卢旭大把撒钱,雇来人手,忙忙碌碌,没过多久,粥棚就在灶君庙前搭建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