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3章 打得赢就打(第3/4页)  新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降低了对他的戒备心,不知其腹黑,只当任光真只是一个普通乡啬夫、小粮官,没太大见识。

    冯军师一高兴,又忍不住夸夸其谈,吹嘘起他的见识来。

    他们已经走到了河内的最西边,开阔的平原上,一座巍峨大山,仿若是从麦田里猛然升起,一弹指顷的功夫,干净利落地斩断了前行的道路。

    “伯卿可知道这是什么山?”

    任光满脸茫然:“太行?”

    “错,这其实是王屋山。”

    冯衍告诉任光,这里是太行余脉,王屋是也,而横于黄河以北,与王屋相对的那条山系,则是薄山。

    而两山之间的小小缺口,据说是上古时被愚公移开的路,如今变成了太行八陉中的第一陉:轵关道。

    两山夹一路,形势颇为险要,军队穿梭在谷底,两侧的悬崖以排山倒海之势挟持着他们行进,山体所投射的巨大阴影遮蔽着整条道路,高高危耸的怪石仿若站岗放哨的士兵,让生长于南方平原,未曾见过北方山势的任光环顾两侧,都不由得心生疑虑:前方该不会有埋伏吧?

    幸好第五伦没有大笑,目前这条轵关道连接的河内、河东,都还在新朝控制下,尚属安定,即便有些匪盗路贼,也不敢来侵犯军队。

    “此道看似险要,但已是两地最便捷的通道了。”

    冯衍告诉“啥都不懂”的任光:“魏惠王曾言,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走的就是这条道。”

    毕竟放在三百年前,不管河东、河内还是现在的魏地,都是极盛时魏国的一部分,就算到了汉初,仍有人把魏郡称之为东魏,而河东为西魏。

    光在几十里的轵关道上,他们就走了整整三天,千曲百折之后,穿过轵关险塞,任光才发现,不知不觉间,路面已经从谷底升起,放眼望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已经是河东地界了,回首望去,山脚的桃花已经凋零,而在这儿,依然是漫山遍野的姹紫嫣红,仿佛还是春天。

    在新朝,河东被称之为“兆队”,兆队的兵力也被调往洛阳,为大司空的四十万大军添砖加瓦,第五伦有使者及符节,倒是通行无阻。

    河东土地广袤,富饶而平阔,一行人虽没时间停留太久,但一路上,亦见到了夏后氏之墟、晋国之新绛、魏都安邑,还有那白花花的解池。

    这儿的水利可不比关中差,汉武帝时间开修的许多沟渠尚在灌溉土地,使得河东地大力强,所以制关中之肘腋。

    终于,在四月下旬时,已经跋涉了上千里的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河东的尽头,涛涛黄河岸边,对面,是一座繁荣的渡口。

    第五伦捧了一把黄河水,没有下游浑浊,但也不如新秦中的上游清澈,他和这条长河,是当真有缘啊。

    他过去没来过此地,遂指着对面的津关道:“敬通,那就是蒲津关了吧?”

    “正是!”

    冯衍说道:“所谓关中者,诸关之中也,北则萧关、东则函谷,南则武关,西则散关,但于大河之上,亦有一关,便是蒲坂津。“

    巘戅goafoto.戅。“自春秋时起,此地便是关河大防,秦晋两国数争。楚汉之际,高皇帝、韩信亦从此渡河击西魏。前朝武帝元封六年,立蒲津关,盖设关官以讥行旅。武关、函谷以限东、南,而临晋以限并州、冀州。”

    既然是关,那肯定驻扎有军队,对面确实有师旅驻扎,由师尉郡管辖。

    师尉大尹,正是那个因为在青州抵御赤眉做得太好,又扬言要兼两州之牧,被王莽调回来的田况。此人曾于去年,阻止猪突豨勇渡河东行,跟第五伦算有点小过节。

    也是在这,任光终于提出了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