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订!)(第2/3页)  新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因泼狗血于王莽门前想要劝他归政于平帝及外戚,触犯了王莽逆鳞,王宇自尽,吴章被杀,弃尸东市门。

    “吴章门生千余人皆更名,改投他人为师。时云敞为大司徒掾吏,自报为吴章门徒,表示虽然吴章有罪,但身为弟子不可弃之而去,遂殓葬吴章尸首。当时车骑将军王舜赏识他的志节,荐其为中郎谏议大夫。”

    “皇帝禅代后,倒是很欣赏云敞的尊师重道,再次擢拔他为鲁郡大尹。”

    侯芭道:“依我看,伯鱼此举,却是在效仿云敞,以进为退。”

    他说得有些牵强,但以进为退却是说对了,第五伦颔首:“不错,我是为了向皇帝表个态度,国师公近来虽不愿惹事,但通过他上书,能够直达天听。”

    赶在对方上眼药之前,先替已逝的扬雄,以及自己表明态度。

    至于成与不成,第五伦事先也没谱,好在目前看来,他是赌对了。

    “如今天子公布此疏,一面是欢喜有人主动请缨,一面亦是在告诫五威司命,此事到此为止。文山、公辅,汝等安全了,而夫子至少不必在身后再被人网罗罪名。”

    “至于外人的闲言碎语,且让他们说去吧。”第五伦摇摇头,他塑造的人设,邀得名望,还不至于因为这件事而崩塌,更何况,一向健忘而圆滑,谁赢就帮谁的常安人怎么看真不重要,守住列尉地盘即可。

    更何况,第五伦的目的,还不止求得周全。

    王隆恍然大悟,惭愧下拜叩首:“我愚钝,竟是误会伯鱼了,有罪。”

    第五伦扶起他:“夫子不在了,往后吾等三人档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他打趣道:“就譬如归葬蜀郡的巨金,还得仰仗文山。”

    这年头讲究落叶归根,扬雄当年两个儿子前后病死,他为了送二子回蜀郡老家祖坟安葬,耗尽了汉哀帝所赐的帛五十匹,黄金十斤,足见耗费之贵。

    第五伦小家小户,又为乡人的,天子派人吊唁,基本意味着之前的事不予追究。

    但王莽不追究扬雄,第五伦还要追究王莽呢!

    总而言之,这是桓谭没和第五伦沟通的情况下,二人各自努力,结果两事相冲,算是多做了点无用功。

    顺便也打乱了第五伦上书参军,尽快掌握点兵权的愿望。

    却听桓谭换了一张帛,念道:“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予知第五伦报国心切,然师道为重,允汝先扶师柩归葬蜀中,地皇元年正月方赴戎事不迟。”

    第五伦没明白,还是桓谭进屋再拜扬雄后,低声道:“陛下见到上书后,甚慰,传示宫中,甚至还送了一份去五威司命府。但仍是想让你全弟子之孝,速去速回,两件事都不要耽误。”

    见第五伦仍面色诧异,桓谭叹息道:“觉得奇怪么?”

    第五伦点头,是挺怪的,这就是王莽的行事风格么?

    桓谭感慨道:“陛下就是这样的人,伯鱼,不管你信与不信,在某些事上,他确实是个‘好人’。”

    杀子杀孙,弄得天下民不聊生的好人?第五伦不置可否,只觉得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垂首道:“听起来,桓大夫十分了解当今天子。”

    “那是自然。”桓谭怅然若失:“毕竟我历经成、哀之世,知道汉末季世之沉沦,又见证他如何以圣人之姿,跻身皇帝之位。”

    桓谭其实也满肚子疑问,想要好好问问第五伦,为何无缘无故要参军,入那北征深坑呢?但不着急,接下来两个月,他有的是时候好好和此子相处,尽管他们一直不太对付。

    “这一趟入蜀,我与汝等同去。”

    桓谭也不问第五伦愿意不愿意,就拍着他的肩膀,大言不惭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