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章 士绅的钱如数奉还(第2/3页)  新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只拿着轻飘飘的货布。不知不觉,他们又被铸币割了一次韭菜。

    没办法,宁可贱卖谷子凑齐算赋,也不愿意借豪右的贷,利息太高了。三十七岁,农夫,还要借贷给女儿凑嫁妆实在太心酸了。

    更何况,贷是你想借就借的?过去豪右商贾借钱,不就是想利滚利将小农逼得破产,好买地么?如今地不准买卖,奴婢也做不成,那还借什么,穷鬼们爱死不死!

    不少人本来算着,今年多收了些谷子,多换点钱,能在市上给妻子买个铜镜、给孩儿弄点饴糖解馋,再置办点家里不容易制出的厚冬衣来。

    结果却什么都不敢买,只能垂头丧气拉着空空如也的辇,回家去。

    但一偏头,却见一群刚到不久的农夫还满载着谷子,在市吏的讥讽和白眼下,十分硬气地调头就走。

    “不卖就不卖!”

    他们坚决不贱卖,反正没舂过的谷子存得住,留到入冬再看看,到时候谷价一贵,就回本了。

    那些农夫里为首的,是第五里的第五平旦。

    有人认识他,便过去关切地问道:“平旦,汝等不卖谷,不交算赋了?莫非想被缉捕去边塞服劳役来偿?”

    “不怕。”

    第五平旦自豪地说道:“第五里有义仓义钱!”

    ……

    普通小农急着卖出谷物为八月秋算做准备,地主们却十分淡定。

    他们家底大,家中吃饭的嘴巴也多,粮食必须屯着,至于赋税的钱帛,往年早就存下了。

    更何况,虽然钱是由金曹掾来收,但负责算口和定赋的,不就是宗主第五伦么!

    八月中旬,又到一年社日前夕,临渠乡诸第在第五里坞院内集会。

    第五霸赶在孙儿还没到前,就跟族长们打好招呼:“虽然做了户曹掾,但伯鱼已经说过,切勿指望他替汝等隐匿户口,瞒报田亩。”

    “郡里甚至是常安,不知多少眼睛盯着伯鱼,他也难做啊。一不二的领袖、有比拟律令的宗法、有相当于税收的义钱,就差一个暴力执法机关:军队了。

    “赵氏制田,以百廿步为畹,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公无税焉。公家置士,主佥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国,晋国归焉。”

    “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

    第五伦想起跟扬雄学的这两个故事,想要化家为国,春秋战国的赵氏,以及第五氏的祖先齐国田家经验十分丰厚啊。

    他现在越来越爱随夫子上历史课了。

    “抄答案,谁不会?”

    ……

    与亲戚们议定后,被第五伦派去茂陵的第五福也回来了。

    “那些土产,都送到马氏了?”

    第五伦这大半年里,一直在以“马援生死之交”的名义关照他的儿女。虽然马氏富裕,但第五伦隔三差五就让人捎点礼物特产过去,诸如园圃的菜,林中的栗,有点酸甜的腌梨。

    “送到了,亲至府中庖厨放下,马氏淑女还让我带封信回来。”

    第五福将信交付第五伦,还想看热闹,被瞪了一眼才灰溜溜出去。

    第五伦拆开竹筒,素白的帛书藏于其中,上面是马淑女的涓涓细字,煞是好看——这不是给他的第一封信了,每送一次,她都会认真回信道谢。

    而今日更是有两份,看来费了不少心思啊。

    “善,今日能消遣许久了。”

    第五伦一乐,斜靠在榻上看了起来。

    马淑女的隶书风格秀逸多姿,结体匀整,内容一如往日的客气和滴水不漏。

    她讲述了家里的近况,说新酿了米酒,来而不往非礼,请第五伦也尝尝。最后问候第五伦安好,信尾则是谦逊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