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章 年轻人不讲仁德(第2/3页)  新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属县,宣达教令,司掌狱讼,缉捕逃亡。

    第五伦想着,就算张湛爱惜羽毛不肯下场,自己好歹是个孝廉郎官,郡中几位督邮都打过照面,或能用人情换得他们高抬贵手。

    可郡功曹却告诉第五伦一个坏消息。

    “为防徇私,五威司命让各郡督邮交换督查,如今来查鲜于褒一事的,却是京尉郡北部督邮……”

    “茂陵人,马援!”

    ……

    马援字文渊,出身茂陵大族。

    马氏血脉可追溯到战国时的马服君赵奢,汉武帝时,马氏出过两位列侯,备受宠信。只是在巫蛊之祸后,祖先马何罗、马通因试图入宫谋杀汉武帝而被族灭,只剩下一个庶子侥幸生还,藏匿在民间。

    作为逆贼后代,马氏低迷了整整一百年,开始转型钻研经术。到了马援这一代,汉室衰微,也没人追究百年前的谋逆之事了,几代人积淀终于换来收获。

    马氏家中兄弟数人,皆非凡俗:其长兄马况,官至河南太守;次兄马余,官至中垒校尉;三兄马员,官至新朝增山连率。

    一门出了三个二千石,即便放在冠盖如云的五陵,也极其少见。

    唯独年纪最小的马援是个异数,兄长请名师教他,这小子看完原文就不学章句训诂了,以为是在浪费时间,转而遍览家中群书,却偏不想去太学深造。

    家里人以为他想做官,在马援为长兄服完一年之丧后,郡中要举马援为孝廉,马文渊却直接拒绝,放弃了大好仕途,急得家人直跳脚。

    马援却好似没事人一般,独自跑到上郡,投奔次兄马余。他也不做正事,只和当地匈奴杂胡厮混在一起,跟玩儿似的放了几年马后,才回到茂陵,做了督邮。

    督邮权力虽大,但秩不过比二百石掾吏,较三位兄长差距太大。

    就是这样一位行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家伙,因王莽的反腐,被交换到列尉郡查鲜于褒受赇一案。

    审问其他涉案人员诸如第一柳、第四咸时,马援都是坐着的。直到第五霸步入堂下,看到他手中那根杖,马援便立刻起身,朝第五霸拱手。

    “事先不知老丈年岁,不然应由我亲自登门询问,真是怠慢了。”

    前朝汉成帝时,有,本朝全盘继承,给年七十以上老人赐鸠杖,杖高九尺,道:“律令有言,年七十以上,人所尊敬也,非首、杀伤人,毋告劾,毋连坐。前朝就出过这样的案子,有乡中小吏因持鸠杖老者有犯法之嫌,便擅自扣留,导致其病逝,虽然没有殴打,最后那小吏也被判了弃市。”

    鸠杖老人能不惹就别惹,若是做得过了,人家闹将起来,最后理亏陷于囹圄的,说不定是自己。

    佐吏一心立功,反驳道:“过去律令不准奴告主,此番不也改了么?督邮,非常之时,应当用权。”

    马援不再言语,冷冷看向佐吏,这次的事,最积极的就是底层斗食小吏,他们光脚不怕穿鞋,总希望能靠办个大案一步登天。

    “你在教本督邮做事?”

    ……

    第五霸走到县寺外时,却见第五伦已等候在外。

    “伯鱼怎么来了?”

    “在常安听闻消息后便立刻回家。”第五伦关切地问道:“那马督邮,没有难为大父罢?”

    若是有,逼急了他还真效仿三国演义张翼德,闹一出鞭打督邮来。

    “他敢!”

    第五霸再度张狂起来,扛着鸠杖上肩,与第五伦到一旁,说了在里面的事。

    “老夫一通义正辞严,说得那小马督邮无言以对,只避席向老朽赔礼告罪,又亲自将我送了出来。“

    为了不让孙儿担忧,第五霸对整个过程轻描淡写,表示一切都在掌握中。

    但关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