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明军就没有因为三眼铳而负致命伤的,三眼铳就是当榔头砸,都比当火铳使用强。其实邓名觉得,别说是对身披铁甲的川军,如果山东义军事先经过训练,不被这东西的响声吓住的话,就是没有盔甲,恐怕也很难让人立刻失去战斗力。
对于缴获的三眼铳,邓名的意见是统统回炉打造刀剑,不过山东义军倒是有不同的意见,他们说这东西很好用。山东好汉的看法是,这东西又能当榔头使,还能喷铁砂,实在是一流的兵器。山东好汉告诉邓名,曾经有人端着一杆缴获的三眼,就让一排绿营士兵畏缩不前;而这个好汉往前走一步,绿营就后退一步,生怕被三眼喷个满脸花。
“这肯定不是战阵之上,也不是山东督标、提标的精兵。”邓名想也不想地评价道。
确实不是,这是一个好汉与几个县里的驻防绿营在山里峡谷相逢时发生的事,他靠着一杆三眼就震慑住了好几个敌兵,得以逃出升天。
听说自己猜得不错,邓名连连摇头,不过也不再劝说山东好汉用这种火器武装自己。既然在山东这种武器有用,那就没有必要当做废品处理。反正山东督标、提标经此一战已经损失大半,剩下的部队更是不堪大用。
“怪不得杰书、遏必隆不用山东兵,”趁着山东大侠不在,邓名的几个突击队长在背地里议论起来。山东、直隶、河南自打满清入关以来就没有经历过大战,除了督标、提标和少数镇标,几乎没有可战的部队:“就是放在东南,这种武器也不会有人要吧?”
“当然没人用。张尚书在东南打了二十年了,两江和浙江的绿营可不是没有见过血的。”
就比如现在归梁化凤指挥的江南提标,在和郑成功打仗时,江南提标是敢冒着郑军的弓箭和鸟铳发起进攻的,其中的军官大都是在和张煌言多年的拉锯中立下过战功。
不过南京城下一役,大批老兵被李来亨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后来蒋国柱、梁化凤火并管效忠,又狠狠地杀了一批人。再加上马逢知带走了一些,江南绿营从此一蹶不振。而最近几年,邓名每次下东南都是和平解决,张煌言也不需要武装走私,因此蒋国柱始终无法通过战争来选拔得力军官。
正因为山东承平日久,所以邓名才加倍觉得训练山东义军的重要性,这个时代除了四川,没有其他的地方使用预备兵役或是类似的制度,因此先发优势非常重要。一旦一支军队拥有了战斗经验,他们就能通过欺负没经验的鱼腩对手而变得更强。现在山东起义军比较没战斗力,那得到锻炼的就是山东绿营。只要扭转这个局面,让山东起义军拥有击败山东绿营的能力,那么义军就会越打越强,而山东的清军就会因为精锐被消灭而不得不去拉壮丁作战,这实际上是继续培训起义军。
想扭转这样的局面,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就是坚守某个城池,在守城时战斗力再差的守军也可能创造奇迹——因为攻击者其实也是极端缺乏训练的部队。在这个时代,守城时什么都可能发生,进攻者可能会因为鲁莽地攻击而把手中的精锐部队拼光,这样原来的劣势一方就扳平了,大家要重新来过。
还有一种就是抽调实力强劲的部队入援,比如清廷发现山东绿营打不过义军后,把甘陕绿营调过来。不过只要邓名在其他方向上保持足够的压力,兵力已经捉襟见肘的清廷不太可能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就算强行抽调,那也就意味着山东战场在支援明军的其他战线。
中午过后,邓名就把山东好汉的头领们找来,要他们抓紧时间训练队伍。通过今天的战斗,首先川军的声望达到了新高,现在川军无论说什么山东义军都会相信;其次,邓名估计山东的清军已经元气大伤,如果不考虑外省援军的话,济南在半年内都不能干涉胶东的战局。
而外省清军援军也不可能很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