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节 掠夺(第4/5页)  伐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脸上有喜有忧。

    见状邓名就好心地问他有什么心事,董卫国经不住邓名再三询问,就告诉他瓷器数量有限,未必能满足邓名所需。

    为了满足邓名的需要,张朝打算给陶瓷商人都扣上一个“私通明军”的罪名,把他们都抄家,把他们家产、儿女都卖光后,换来的金银也可以用来购买土产提供给邓名。这种事情放在民间是谋财害命,但官府做起来那叫手腕高明,朝廷根本不会为商人的死活皱一皱眉头。

    不过急切之间未必能抄出来这么多东西,而且听说南昌一再查抄瓷行后,所有的人都会知道江西巡抚是在聚敛,商人只会能多远就有多远地逃离南昌。陶瓷和盐不一样,不是完全的官营专卖,这虽然导致瓷商普遍缺乏背景,方便江西巡抚衙门屠灭,但也导致财产分散,让张朝聚敛起来有些费事。

    邓名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且他立刻也有了一个能与江西巡抚衙门双赢的办法,只是这个办法会让江西的商人、制陶老板和瓷工大输特输……如同之前在九江一样,虽然邓名担心百姓的安危,但如果明军因此受到威胁,他的取舍还是很明确的。

    “依我看,江西的问题就是没有实行瓷器统购统销,只要宣布江西陶瓷暂时实行专卖,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呗。”邓名终于还是把他的办法拿出来了。

    “什么叫统购统销?”

    “就是所有瓷器都由官府统一购买,然后统一销售……”邓名伸手指了一下自己的鼻子:“销售给我。”

    “这……”董卫国楞了一下。

    “商贾不事生产,不能为这世间添一针一线、一砖一瓦。”邓名知道自古以来,无数中国人就深信商业是不能创造社会财富的:“巡抚和布政使就是实行统购统销,对百姓也没有丝毫损害,只是把商人巧取豪夺走的民脂民膏拿回来罢了。”

    邓名以为董卫国是担心此举害民,但他完全是高看了对方,董卫国一听就意识到其中会有大利,只是他需要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首先就是一个名目。

    “这还不容易?”邓名为董卫国排忧解难道:“就说长江江匪猖獗,为了剿灭江匪,确保江西一境平安,必须要把江西的瓷器暂时收归官营。”

    “江匪?”董卫国难以置信地问道。

    “对,江匪。”邓名伸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头,面上毫无愧色:“于民无害,镇压奸商,还不耽误朝廷的漕运,难道有人会反对吗?”

    “嗯,提督说的没错。”董卫国觉得此事完全可行,唯一的问题是他和江西巡抚张朝都没有经营过陶瓷生意,而经营一门生意显然比抢x劫商人的家产要麻烦多了。

    “这更容易了,巡抚和布政使可以把官营的专卖权交给南昌的知名缙绅,他们有人脉,肯定能把瓷器采购上来,只要没有其他商人哄抬价格,瓷器的收价应该能低廉不少,而我这里保证不降收购价;如果张巡抚能够保证没有其他人从事陶瓷生意的话,我还可以给涨一些价钱。缙绅肯定会挣一些,但读书人就是有钱也会拿去让子弟读书,考科举,这是为国培养栋梁人才啊。”邓名虽然学着这个时代人的论调,把商业活动形容得一文不值,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但他知道一旦实行专卖,对江西陶瓷的制造和行销都会造成难以预料的恶劣后果。只是现在对邓名来说,江西实在是太远了,而且在可见的一段时间里,江西仍将是南明的敌人,江西的商业越发达,就会向清廷提供越多的财富。而通过对江西陶瓷业的掠夺,成都和南昌官场都可以收获巨大利益——因此这协议一定会达成。

    “提督说得太好了!”董卫国激动地表示赞同,现在他觉得此事不但可行,而且会对他和张朝都大有好处,专卖的利润不但大,而且还可以用来收买一批缙绅同盟军:“提督的双赢之理,今日下官终于是彻底明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