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他最关心的就是清军的水军状况,现在赵良栋的军中并无战舰,那些临时打造的木排、竹筏行军时或许有用,但根本无法用来水战。若是清军想靠这些破烂渡江,明军的船只不用打,撞几下就能把清军尽数消灭在江面上。
大家虽然不解,但赵良栋的意图很明显,明军自然也要应对,邓名下令全军向江津集中,同时水师全力封锁江津附近的江面,绝不允许赵良栋横渡长江。
当夜,清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距离江津的明军大营不远,邓名的部队也基本集结到位。入夜后,明军的南方突然冒起红光,熊熊的火焰直冲天空。
“清军的营地失火了?”明军的军官们面面相觑,不过他们并没有冒然出击,而是加倍警惕地严守营地,打算等到天亮后收集到更多的情报再作出决定。
天明后,清军那边的烟火还没有停熄,明军的探马报告,昨夜是赵良栋的前军在焚烧不需要的粮食和木排,随着一支支清军赶到前军的大营,他们烧毁了水面交通工具和多余的辎重。
“赵良栋这是要拼命啊。”邓名立刻意识到赵良栋在效破釜沉舟之计,要激励全军与明军决战:“嗯,带着一万五千人马和单程的粮食,从贵阳一路赶来,本来也没有退路了,这不过是让手下死心塌地罢了。这个赵良栋,还真是有霸王之勇啊。”
得知清军的举动后,就连原先最气愤的赵天霸都变得冷静下来,有的浙江军官甚至建议坚守营寨——反正赵良栋现在没法渡江了,连粮食都没有留下多少,只要坚守营寨两天,等其不战自乱就好了。
“他本来就没法渡江,烧不烧木排都一样,除了为鼓励本军士气外,也是为了震慑我军。我军的兵力是他们的两倍,如果不敢在营前列阵的话,他就可以从容不迫地攻打我们分散、各图自保的营地;或者从我们的营地前大摇大摆地走过去,在长江边选择一个地方扎营——他的粮食是不多,不过怎么也还够吃几天的吧?这晚上的火柱、白天的烟尘,都冲天而起,李国英肯定也看见了,他已经能从嘉陵江里出来了,肯定会来打探消息。”
邓名下令各营做好出营作战的准备:“要是让赵良栋和李国英合营,他们的兵力会超过我们;现在赵良栋的人少,如果我们不敢一战,三军为之气夺,那等我们撤军的时候清军追来又该怎么办,还不得全军溃散了?”
虽然下令迎战赵良栋,不过邓名也很小心,打算把部队横列在营前,充分发挥防御的优势,先挡住破釜沉舟的清军的猛攻,等敌人的头三板斧过后再设法反攻。
正在邓名和部下商议排兵布阵的方案时,营门报告清军派来了使者。来人趾高气扬地走入中军帐,递上了赵良栋的约战书。邓名不动声色,提起笔签上“明日决战”四个字,还给清军使者让他带回去:“明日一早,本提督就会出营,望赵将军千万不要失约。”
清军使者给邓名打了个千:“邓帅放心,我家家主早就要与邓帅战场一晤。明日之约,风雨无阻。”
送走了清军使者后,邓名再次强调明日决战一定要先求稳、后求胜,尤其是赵天霸,一定要压制自己的鲁莽出击:“我军是清军的两倍,只要稳住,不发生速败,就一定能赢。”
众人都点头称是。
“此外,清军的那些辅兵也不可小觑,虽然他们没有盔甲,但能够跟着赵良栋这样一路行来,显然都很有斗志,破釜沉舟后更是人人知道身在死地,他们明日多半也会与我们拼命。”本来邓名觉得自己的辅兵比较有优势,因为不是强征来的,而是来自山东、江苏、浙江的沿海义勇军,不过眼下看起来清军的辅兵也不差。
“明日我亲自指挥。”邓名打算再次亲临一线。明日赵良栋的决死冲锋想必会无比凶猛,邓名在一线不但有助于鼓舞士气,若是必要的话邓名也不畏惧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