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节 说客(第1/2页)  伐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来亨自称拥兵五万,其实这个数字里含有大量的老弱病残。此番从夔东出发时李来亨带了三万人,在夷陵等地招兵买马后,兵力翻了一番,除去在各地留守的士兵外,他身边还有两万多士兵。

    对于刘体纯、袁宗第等人来说,消灭胡全才带到钟祥来的清军后,每个人又分到近三千套盔甲,这些物资他们都需要暂时收入仓库,没有那么多的可靠士兵可以使用这些装备。贺珍甚至需要建立大量的新仓库。但对李来亨来说,分到的盔甲远远满足不了他的需求。

    若是放在一年前,李来亨能够缴获三百套盔甲就很高兴了:已经被堵在兴山好几年了,几乎全部的人力都用来生产粮食,没有富裕的力量来自产盔甲,永历朝廷又很少拨给夔东众将物资,李来亨手下的五万大军中有三万多丁壮,但盔甲只有两千多副,很多战兵也只有布衣服。

    正所谓人穷志短,那时李来亨要是能得到十副盔甲都能高兴半天,再老旧的甲胄也舍不得丢掉,一定要设法修补。这次出兵后,李来亨从夷陵等地的库房里先后里找到一百多副清军撤退时没有带走的旧甲——或者说这些棉甲实在太破旧了,甲片已经锈透,棉花也大片发霉,清军已经不把它们视为有价值的装备。但李来亨还是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派人专程送回兴山基地进行修补。即使锈得全是窟窿的甲片,也比布衣服强啊。

    极差的装备也是李来亨难以堵截张长庚突围的原因之一。李来亨虽然带着两万多士兵赶到汉水下游,但他们手中的武器质量也不必身上的盔甲强多少。在堵截张长庚时,明军的弓箭对清兵威胁不大,但清军的弓箭却给李来亨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很多闯营的军官被流矢所伤。

    与刘体纯等人会师后,李来亨分到了两千五百副盔甲,大批的粮食、布匹和四千两银子,当晚袁宗第又拉来两车银子,把邓名许给李来亨的赎人费转交给他。这么多收入让李来亨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好,他手下同样人人欢欣,很多兴山官兵都和他们的将军一样,整夜开一面,放这百万生灵一条活路。”

    邓名发出一声冷笑:“我怎么会伤害百姓。”

    “提督是不会。但只要提督拿下汉阳,则汉阳满城百姓难逃一死;攻破武昌,则武昌鸡犬难留。”周培公说到这里忽然停住,认为自己的几句话足以成功地吊起了对方的好奇心。

    到现在为止,周培公感觉自己表现得很不错。出发以前,他在家里读了好几篇关于说客的文章,把其中描述的情节牢记在心。对面的邓名这么年轻,估计还没有与说客打过交道,更不会专门去读这种书。

    邓名等了片刻也没听见下文,就又回忆了下看过的电视剧,然后装出生气的样子,背了一声电视剧里的台词:“危言耸听!”让邓名遗憾的是,现在他身穿甲胄,没有长袖可以用力地甩上那么一甩。

    “哈哈,哈哈,”周培公仰天大笑,停住笑声之后面色一沉,严肃地说道:“提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据周培公所说,若是武昌始终在清军的手中,城内的百姓就不会遭殃。但若是被明军攻占,哪怕只有一日,将来收复武昌时,清军就会在城内大肆掳掠。如果湖广兵收复武昌,那可能还会念及一些香火之情;如果是外省的部队夺回武昌,那多半会发生屠城数日的惨剧。

    本来就没有攻打武昌的意图,但邓名知道周培公说的也是真话。想到满清的凶暴残忍,为虎作伥的绿营的无耻,以及老百姓的多灾多难,邓名忍不住叹了口气。

    周培公已经对张长庚分析过邓名的性格,认为邓名仁慈有德,可以凭借百姓的疾苦予以打动。听到邓名叹气后,周培公察言观色,认为时机已到,就趁热打铁提出一个建议:“提督虽然屡战屡胜,但洞庭湖的水师仍在,武昌、汉阳城内也有数万大军,谁胜谁负尚未可知。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