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卿可愿自荐,若能劝说凉州郡守归朝,当得大功。”
“陛下,臣愿往之。”尚书仆射何伯求离席请命。
“何卿善辩,亦有识人之明,那朕便令汝持节出使凉州,望何卿莫负君恩。”
“臣定当竭力为之。”何颙已过不惑之年,仍期许建立奇功。
………………………………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初平三年的关东亦是风云突变。
自诸侯伐董以来,关东虽有张杨一流的固守之辈,吕布一列的流窜之徒。但大体局势划分两大阵营,皆以袁家双子为盟主。
一方联盟为后将军袁术,徐州刺史陶谦,蓟侯公孙瓒。
另一方则是车骑将军袁绍,兖州刺史曹操,荆州牧刘表。
时袁术踞南阳,谋伐豫州诸郡,渐显势大,何奈襄阳一战折了大将孙坚,无力再攻据汉水天险作守的刘表。
恰此时吕布逃出长安,来南阳投奔袁术,袁术大喜厚待有加,谁知吕布依仗自身功勋骄横跋扈,袁术对其渐变厌恶,吕布心惧连夜转投河内张杨,但张杨与白波军呈依托之势,而吕布昔年曾与徐晃大破白波军,双方有隙,吕布不敢久留又去了冀州投奔袁绍。
时初平二年至今,车骑将军袁绍在界桥,龙凑大败公孙瓒,虽未伤及其本源,但极力遏制了公孙瓒向南拓张的步伐。
公孙瓒失利,即令田楷为青州刺史,刘备为平原相,让其二者领兵牵制袁绍所部,自己则折返幽州,在刘虞卧榻之处另筑一小城。
而刘虞对公孙瓒穷兵黩武之举多做谴责,屡次上奏朝廷请求降其罪,公孙瓒得知大怒,袭杀刘虞赠给乌丸钱粮的车队,且上奏朝廷说刘虞克扣军饷,双方你来我往,一时骂的不可开交。
时年冬,曹操从刘岱手中接过兖州大旗,又在济北剿灭了青州黄巾军,兴起雄主之姿,与徐州陶谦成对峙之势。
正值天下焦灼之际,一事改变了此局面,扬州刺史陈温突兀病故,扬州诸郡成了众虎狼眼中的肥肉。
车骑将军袁绍即派从兄山阳太守袁遗赴任扬州,添为刺史。后将军袁术闻之岂能善罢甘休,亲率大军出南阳,经豫州汝南郡,直奔扬州九江郡,大破袁遗所部,袁遗败走沛县,被兵甲所杀,遂袁术又立陈伯真之子陈瑀为扬州刺史。
话归襄阳城,刺史府列坐众人议事。
为首者身高八尺有余,姿貌温厚伟壮,举手投足有儒者风范,此人便是荆州刺史刘表。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氏,鲁恭王刘余之后,年少时在太学显名,添为八俊之一,后因党锢之祸被迫逃亡。中平元年受大将军何进征辟入朝,出任北军中候。
时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董卓即上表刘景升为荆州刺史。
“诸位,袁术已攻陷扬州,不日便会率兵折返南阳,表只恐此贼贪婪无度,再图荆州,尔等可有良策?”刘表性温,遇事优柔寡断,若非袁术派孙坚攻打荆州,他断不会参与二袁之战。
“主公,我等可先行供给后将军粮草,以示友善。”蔡瑁是襄阳大户出身,又助刘表平了宗贼,添为座下首席。
刘表面色一喜,突然又觉不妥,转问他人:“异度,子柔,汝二人有何看法?”
蒯良,蒯越是刘表最为信任的谋士,不是因为智略谋才,而是他们招贤四子的名气。
“此非吾之所长,异度,请!”蒯良大方笑道。
“多谢兄长。”蒯越继而含笑起身,走至堂中一拜:“明公,可畏惧袁术否?”
“表坐拥荆襄,有何惧之?”刘表目色严厉,下属在旁,怎能服软?
“那明公为什么要去恭维袁术呢?难道南阳不是荆州的土地吗?南阳乃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